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立夏

立夏吃食物养生窍门整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夏养生的小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立夏吃食物养生窍门整理推荐 1

立夏“尝新”这一习俗盛行于我国的许多地方,人们当天会食用新鲜的蔬菜(如樱桃、竹笋、蚕豆等)以及此时盛产的水产品。

研究表明,“尝新”这一习俗十分有必要延续下去,因为它对人体十分有益。水果的营养十分丰富,不但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还

富含矿物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元素。在立夏前后多吃水果,有助于身体的健康,特别是儿童,更应该多吃。

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吃水果。上午吃水果有利于消化吸收,通顺肠胃,而且水果的清新滋味能让人更好的开始一天的工作;睡前吃水果则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尤其是凉性瓜类,入睡前不宜食用。

食“红”养血,吃“苦”养心

在心火旺盛的立夏,应该食用哪些食物来补血呢?

其一是红色食物。红豆、红枣、枸杞子、西红柿、红薯、山楂、草莓、葡萄、苹果、西瓜、动物心脏等食物都属于适合立夏补血养心的红色食物,可以选择食用。

其二是苦味食物。针对立夏后心阳颇盛的特点,可以多食用苦瓜、蒲公英、荷叶,或者多喝苦丁茶、银杏茶、绞股蓝等。

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夏打盹”正是用于形容立夏之后,人们嗜睡成瘾、食欲不振的状态。中医学认为,这主要是由暑湿脾弱所致。

若想去除暑湿,重点在于健脾。中医学家建议最好的健脾方式是在早晚进餐时多喝些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可以在即将熬制好的粥里加一点荷叶,以增强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功效。

立夏吃食物养生窍门整理推荐 2

“立”是建立的意思,而“夏”也就是指夏天,但是立夏并不是说夏天就真的到了。其表示的是孟夏时节即将开始,也就是说春天就要结束了,而夏天也就要来临了。因此把立夏当作是夏天到来,这个是有点不准确的。

立夏和夏至,都是夏季的节气,也常有人把它们搞混。其实这两个节气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其中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其表示的是夏季即将开始。在立夏节气有三候:“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也就是说,立夏节气到了,蝼蛄就开始鸣叫了;紧随其后的就是蚯蚓也开始从地里面爬出来了。至于“三候,王瓜生”,其指的是在华北地区的一种药用爬藤植物,每年到了立夏节气以后就会速攀爬生长,到了农历六月以后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在立夏节气到了以后,日照会逐渐增长长,温度也普遍升高,同时雷雨天气也会明显增多。这个期间,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正是仲春和暮春的季节,像江南地区就要进入雨季了,而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虽然升温也快了,但是大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降水仍不多。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6月21~23日。夏至是夏季的中间点,其将夏季一分为二了,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因此北半球的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在民间还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立夏吃食物养生窍门整理推荐 3

要谨防外感

立夏养生要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因为各种塬则受凉,其中多喝水无疑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此外立夏之后天气急剧上升,也勿因贪图过分凉快而勐吹空调或风扇,否则极易招来热感冒。

要避免贪凉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是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是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要防“上火"

立夏之际,由于气候比较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使人体的大脑尤其是体温中枢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防止“上火”,首先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必要时可服用牛黄上清丸、青果丸等清火药物。

立夏吃食物养生窍门整理推荐 4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春争日,夏争时。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立夏吃食物养生窍门整理推荐 5

一、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这个时节,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夏天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二、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夏天人们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所以夏季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老年人也不能闭汗,在房间里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所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三、心分阴阳,既要养“心阳”又要养“心阴”。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表现为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并有出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发白等。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其应该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可用人参(2~3克)、西洋参(3~5克)泡水饮,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心阴虚则指心阴血不足,可造成部分心血虚的症状。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失眠、心慌心跳等。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西洋参3克、麦冬3~5克,或吃冰糖大枣小米粥,或吃百合藕粉和银耳莲子羹。

四、不要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食物。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容易出现腹泻。所以,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

五、要睡眠充足。夏天老年人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没精打采,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碰到这样的情况,老人就应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要变“苦夏”为享受夏天。

六、初夏到来,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

TAG标签: 立夏 风俗

立夏吃食物养生窍门整理推荐_精选范文网

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夏养生的小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立夏养生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