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芒种

芒种的解释含义是什么范文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节气芒种的含义是什么

对于二十四节气芒种,你有做多少的了解,芒种有哪些习俗习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芒种相关的知识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芒种的含义是什么,供大家参考。

芒种的解释含义是什么范文总结 1

芒种主要习俗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

芒种前后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皖南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有“打泥巴仗”节,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此时也是煮梅、食梅的时节。

芒种农事

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忙夏收,是因为麦已成熟,需及时收晒。忙夏种,主要是指回茬秋收作物,如夏玉米、夏大豆等夏种作物,因其可生长期是有限的,为保证到秋霜前收获,需尽早播种栽插,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忙夏管,因为芒种节气之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

芒种的解释含义是什么范文总结 2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故而,“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 ” 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 芒种忙忙栽 ” 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每年的阳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75 度时开始。这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黄梅季节。

梅雨的一般天气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 1/3( 个别年份 1/2) 是梅雨季节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于 6 月后。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旺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结束后,冷空气强度削弱北退,南方暖空气相应北进,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这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相峙,形成准静止锋,出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一段时期后,暖空气最后战胜冷空气,占领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结束,雨带中心转移到黄淮流域。这时江淮流域都在抢种。

梅雨对庄稼十分有利,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梅雨过少或来得迟,作物就会受旱。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 ( 莳指移栽植物 ) ”。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这是说华北地区 4 月芒种,小麦就成熟了,而 5 月芒种麦子还未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 这和前边讲过的“二月清明桃花开,三月清明定不开”一样,都是因为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 354 或 355 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 10-11 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 ( 有时是两年一闰 ) ,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 4 月,有时在 5 月。我国农民深知 4 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 6 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这是一种“死节气、活办法”的科学种植方法。

芒种糜子急种谷”,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 80 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不超过 100 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所以华北地区遇到天早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同样能获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说“芒种糜子急种谷”。

棉花的有效花期,长江流域在 9 月上中旬,也就是说棉花能在霜前吐絮、成熟的开花日期,一般需要 50 - 70 天,到 11 月中旬前后就要霜冻。所以要使棉花霜前吐絮、成熟,确保优质高产,必须加强苗期管理,使棉苗的长苗期缩短,早现蕾、早开花。这就需要早查苗补种,早中耕锄草,早间苗定苗,早防治病害虫,早施追肥。

lt;<<返回目录

芒种的解释含义是什么范文总结 3

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忙夏收,是因为麦已成熟,需及时收晒。忙夏种,主要是指回茬秋收作物,如夏玉米、夏大豆等夏种作物,因其可生长期是有限的,为保证到秋霜前收获,需尽早播种栽插,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忙夏管,因为芒种节气之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

芒种的解释含义是什么范文总结 4

心怀中的修养、理想、胸怀。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没有素养,易入歧途,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即使活着也只是侥幸免于祸患而已;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故而荀子曰:“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而胸怀的宽广,虚怀若谷,包含了一个人的大度与容忍,使我们在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中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心怀有多广阔,眼光就会有多长远。

一方沃土,则育成材之林;荒漠之中,必是不毛之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识与践行就犹如一片“芒种”所需要的肥沃二十四土壤。人生的修行和理想的追求只有以一片沃土作为根基方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终成大业。儒家讲:文、行、忠、信,是人生中的学识、践行、谦恭、信义,也是成就“治世之功”的必然要素。物类之起,必有所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生本无捷径,投机取巧,终而适得其反。

芒种之时,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芒种”,而是需要因地制宜,把我时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运筹帷幄之中,方可决胜千里之外。孔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故而人有分寸,事讲时机。人無分寸,必招怨恨;事無时机,必急而乱医。分寸源于学识与涵养;而时机的把握来自冷静与思考,而对形势的了解和判断。

芒种的解释含义是什么范文总结 5

时雨及芒种是什么节气:芒种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所谓“芒种”是指有“芒”的作物应收,谷黍类的作物当“种”。这个时节正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候,陆游的诗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生动描绘了芒种时节到来时的景象。

进入芒种时节,气温不断升高,雨量日渐充沛,空气湿度慢慢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梅雨季节。

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九《舆地略·风俗》多处引《湖录》和崇祯《乌程县志》载:“芒种后逢壬日为梅,其时梅正熟也。五日得壬,则梅高五尺;十日得壬,则梅高一丈。当梅时栽接移植者易生。梅雨,农家赖以种田,故俗名号为烧鹅汁。然不可多,多则水涝难以栽种。其时有雷则多鱼,无雷谓之哑黄梅。”

TAG标签: 芒种 养生

芒种的解释含义是什么范文总结_精选范文网

对于二十四节气芒种,你有做多少的了解,芒种有哪些习俗习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芒种相关的知识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芒种的含义是什么,供大家参考。芒种的含义是什么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