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间及气候特征参考整理
相关文章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季节,一般都是在六月份,属于夏天的一个节气之一,不晓得关于芒种的一些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2芒种节气的气候特征,欢迎参阅。
更多芒种相关内容推荐↓↓↓
芒种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芒种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芒种养生4大方法介绍
芒种农事活动有哪些
芒种时间及气候特征参考整理 1
1、芒种时节,农民辛辛苦苦的插种,播种,又要调温杀虫。到了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再种别的农作物。一年四季,这样的顺序重重复复,为的就是种出蔬菜,然后卖到批发市,再到市场,最后被我们烹调成美味佳肴。
2、菜农之中男女老少都有,大多数都是皮肤黝黑、粗糙。手都干裂了,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穿着朴素、破旧,鞋上面沾满了灰尘。
3、不远处的地里,有一个农民伯伯正在干活,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头巾,他的眉毛又长又黑,眼睛有点小,在太阳的照射下眯成了一条缝,他的鼻子大大的,胡子长长的,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热了用它擦擦汗,身上穿着短袖,手里拿着一个锄头。在他的地里,他锄了很多草,头上已是满头大汗。
4、 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芒种时间及气候特征参考整理 2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芒种时间及气候特征参考整理 3
根据我们的身体情况变化,我们在这个炎热的时期肯定会更加想要适应一下炎热的气候和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在芒种吃鸡蛋,寓意家庭生活圆满。鸡蛋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安神开胃的功效。芒种过后,天气炎热,人们容易会出现食欲不振、心烦气躁的症状。芒种吃鸡蛋,能缓解夏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心疲倦、消瘦等症状。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古代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新鲜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把青梅煮成青梅酒。芒种节气吃酸梅汤,有生津止渴以及除烦安神作用。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芒种时节正是黄瓜的成熟期,这时的黄瓜水分多,口感脆嫩,能够补充身体的水分。
芒种时间及气候特征参考整理 4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1、雨量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2、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时间及气候特征参考整理 5
每年6月5日左右
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芒种期间,在闲暇时间,也会有“送花神”、“嫁树”等有趣的习俗。为了适应愈加炎热的天气,一般饮食习惯也会逐渐偏向清淡。
芒种时间及气候特征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