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其它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参考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二月二日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抬头主要是说二月二日这天,传说中的龙会从大山中破山而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参考总结 1

(1)出嫁女儿,忌在娘家过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为小媳妇新婚后,到二月初二的时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而婆家人为了让小媳妇早日回婆家而流传出来的俗话。演变到后来,若是小媳妇一直在娘家住,婆家人会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妇接回家去。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2)忌在娘家分娩

在古代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下,在古人看来,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就等于是男方的人。而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所以在古人看来是非常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不动针线,不用剪刀

在我国古代,龙被古人看作是神圣的象征。“龙头衔”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以防伤害到苍龙,影响全年的运气。妇女们在这一天是禁动动针线和剪刀的,因为苍龙在这一天会抬头观天下,使用带针带利刃的东西会刺伤龙眼。而在妇女起床的时候,嘴里一般都会念叨这么一句“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4)忌说“吃醋”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参考总结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位是和星辰历的干支时间以及八卦联系在一起的。当斗柄指向正东方,卦在震位,是为仲春之月,万物之所出达也,万物出则天地变化可现矣。故《易·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按《易经》理论,斗指正东,卦象为震,天干甲乙,地支曰卯,五行属木,时在仲春。当其时也,万物出达,生机勃勃。斗指正南,卦象为离,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斗指正西,卦象为兑,天干庚辛,地支曰酉,五行属金,时在仲秋之月。当其时也,万物丰收,天气肃杀。斗指正北,卦象为坎,天干壬癸,地支曰子,五行属水,时在仲冬之月。当其时也,万物闭藏,不相见也。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惊蛰在立春、雨水之后,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如《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由此可知,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生机开始的月份,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仲春时节龙抬头,万物复苏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岁岁如意大丰收。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对应一卦,卯月(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大壮卦是卯月(二月)的消息卦。“卯”有茂盛的意思,卯的五行属木,木主生发、生长,所以大壮卦对应的惊蛰节气,意味着万物开始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大地上将出现春暖花开的的美好景象。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惊蛰后,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至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参考总结 3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参考总结 4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仲春(惊蛰至春分间),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是指苍龙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

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也开始在西方下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古人把仲春时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崭露头角称为“见龙在田”(即为“龙抬头”),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称为“飞龙在天”;此外还有“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分别对应各时节天象。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标示阳气自地底而出,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了。龙抬头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春雷始鸣。元时期将阴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二”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与“龙抬头”相关的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参考总结 5

1、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撒子,谓之“啃龙骨”。

2、饺子、驴打滚(财源滚滚)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而在老北京的习俗中,人们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上豆沙馅儿,外形圆润,同样有“财源滚滚”的含义。

3、炒豆子

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人们买大黄梨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4、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5、面条

北方人喜欢在这天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得名。“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6、面旗子

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习俗。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而成。

7、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二月二,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了。

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二月二日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抬头主要是说二月二日这天,传说中的龙会从大山中破山而出。以下是小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