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故事优秀范文推荐
相关文章
智慧往往胜过力气。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寓言故事最新合辑,方便大家学习
哲理寓言故事优秀范文推荐 1
侗族机智人物卜宽,年轻时名叫郎耶,他妻子做姑娘时名叫培美。培美的父亲得了一种病,请医吃药,求神问鬼,都不见效,放出风声:“哪个有办法医好我的病,愿把培美嫁给他。”
培美和郎耶行歌坐夜感情很深,只因她爸爸嫌郎那家穷,这门亲事迟迟没有谈成。这回她父亲放出风声,培美特意跑来给情人报信,并说:“我看爸病不怪,只为了手脚懒得动,酒肉吃得太多了。”
郎耶说:“培美,只要你想法让阿爸鼓楼贴出《求医招贤榜》,我就敢医。”
寨老帮培美的父亲卜美写了张《求医招贤榜》贴在鼓楼正中,并当众宣讲,谁若把卜美的病医好,寨老亲作大媒,把培美嫁给医生。这时,郎耶上前揭了榜。
卜美见寨老陪来的医生是郎耶,心里将信将疑,因是寨老亲自陪来的,只得让他诊治。郎耶学着医生的样子,把脉象,看舌苔,望眼珠,问病情,接着,一本正经地说:“给你开两帖药方:一要三个月不吃油茶,不吃酒,不吃荤,要吃三个月的粑粑;二要三个月不和妻子见面,要爬山越岭去散心。做到这两条,三个月后保证病除康复;倘若不依这两条,三个月后再找郎耶,就无力相救了。”
卜美遵照医嘱,出门去了。两个月零二十七天过去了,卜美回到家,饭量增加了,脚劲增强了,身子硬朗了。但是,他对女儿的婚事却反悔了。培美去找郎耶想办法。郎耶把一味中草药,研成粉末交给她,叫她打油茶时,暗中放在她父亲的碗里。
卜美将近三个月没吃油茶了,一连两天从早到晚吃几次油茶,第三天突然泻肚子,一天泻十几回,卜美骂郎耶没有用,回到家就病倒了。寨老去问郎耶,郎耶说:“他还差三天就跑回来,还吃油茶,活该!现在他又反悔这门亲事,我虽有药,不再会医他了!”
卜美听说了,只好请寨老去求情。寨老数说他一顿,逼他对天赌咒,才帮他去请郎耶。郎耶煎出一碗浓药汁,灌给卜美,一服药,就止了泻。
卜美不敢再反悔了,郎耶和培美就成了婚。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包宽。侗家有个习惯,有了儿女的人,就跟着儿女的名字,称呼“某某人的爸”,“某某人的妈”。侗话“卜”是“爸”,“尼”是妈,因此,郎耶和培美成了卜宽和尼宽。
哲理寓言故事优秀范文推荐 2
上古时代,有一次,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共工大败,气得向西方不周山一头撞去,把不周山撞坏了。不周山是撑天的大柱,大柱一断,天就坍塌了一大块,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时,山林起火,洪水横流,世界发生了可怕的灾难。
创造世界万物的女神娲(女娲是邯郸市涉县人,娲皇宫就坐落在涉县境内),在大江大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来,把石子炼成熔液,然后用这种熔液去修补破坏了的天。
她又杀了一只大得无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4脚,作为4根天柱,竖立在四方,把天撑住。还利用大火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场大难,始告平息。
哲理寓言故事优秀范文推荐 3
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摆脱烦恼的秘诀。
他来到山脚下,在一片绿草丛中,看见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奏着悠扬的笛声,逍遥自在。他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摆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就没有烦恼了。”
他試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又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位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他深深鞠了一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笑着问:“有谁把你捆住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
哲理寓言故事优秀范文推荐 4
檀道济是刘宋时期的大将。有一次,檀道济奉皇帝之命去讨伐魏国时,因为遭遇恶劣的天气,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部队出发时所带的粮食变得匮乏,因为一时不可能得到补给,他只好带着士兵们原路返回。让檀道济没想到的是,有一个士兵叛逃到了魏国,把他们已经没有粮食的事情如实告诉给了敌人。
魏兵的将领了解情况之后,自然不肯放过消灭檀道济的大好时机,他们立刻带兵一路追赶而来。檀道济得到消息,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地对属下们说:“按照原计划继续前进,晚上再停下来。”当天晚上,檀道济让士兵运来很多沙子,把它们堆在一起,然后拿出粮库里仅有的粮食盖在沙子的外层。
第二天早晨,魏兵的追兵到了,他们远远地看到用沙子伪装起来的“粮仓”,为宋军还有这么多粮食而惊讶,以为那个叛逃的士兵一定在撒谎,借机把他杀掉了,然后又撤回了所有的追兵,檀道济趁机继续撤退,终于保全了自己的队伍。
很多时候,在敌我双方的较量中,决定胜负的往往并不是军事实力,只要像檀道济这样懂得运用智慧,就算身处绝境也可以反败为胜。
哲理寓言故事优秀范文推荐 5
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生计,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
“你一天要跟我订多少份报纸去卖?”报亭老板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别的孩子能卖多少?”他羞涩地问。老板笑道:“这可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能卖几百份,但拿得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李秉喆想想说:“那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秉喆空着手来到报亭。老板纳闷地问:“昨天剩下的报纸呢?”“卖完了,我今天想要200份。”李秉喆答。老板很吃惊,但还是给了他。第三天一早,李秉喆又空着手来了,张口要300份。老板十分惊讶,决定跟着他,看看他是怎么卖报的。李秉喆到了车站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四处叫卖,而是不停地往候车乘客手中塞报纸,等一个区域的乘客发完了,这才回来收钱。然后再到另一个地方如法炮制。
老板疑惑地问:“会不会有人不给钱跑了?”“有,但特别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报纸,就不好意思坑一个孩子的报纸钱了。跟那些把报纸砸在手里的报童比,算总账还是我卖得最多!”李秉喆自信地回答。老板立即对他刮目相看。
故事的哲理:
企业的第一使命就是获取客户,赢利是之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两者绝对不能错位。否则就只能先甜后苦做一锤子买卖,欲取先予绝对不是什么策略,而是一种态度乃至一种智慧。
哲理寓言故事优秀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