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故事汇总参考推荐
相关文章
幸福是什么呢?蜜芽知道,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活动,收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家庭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家庭小故事1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华裔导演,吴宇森以痴迷电影著称,他早年因为专注于事业而忽视妻儿,导致夫妻俩矛盾不断,险些分手。吴宇森与妻子在经历了32年的婚姻之后,不仅和睦恩爱,还双双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谈及自己的婚姻经历,吴宇森无限感慨:“男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找准事业、家庭的平衡点。”
一年情书挽救家庭危机
吴宇森在香港和记者交谈时说:“原来在香港时,我太拼命了,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工作上,放在家庭上的心思和时间少得可怜,渐渐演变成了家庭危机。”吴夫人牛春龙带着孩子移民到美国后,吴宇森执著地写了一年多的情书,时至今日回忆起情书;吴夫人仍很害羞:“他的信写得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里面经常说我很爱你啊之类的话,哦,原来他那么爱我啊,感觉好像还不错哦。”
后来,为了家庭和睦,当时还没看到好莱坞前途的吴宇森,也咬咬牙去了美国。吴宇森说:“到了美国之后,周末不用工作,就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家庭关系也好了起来。”
在《康熙来了》中,吴宇森害羞地承认现在会陪夫人去健身房压压腿、抱一抱。交足三十二年的“家庭主妇”功课后,牛春龙迎来了吴宇森迟到的温柔——“《赤壁》就像我的夫人”,恐怕是她听到的最炽热的情话:“这都是拍我马屁嘛,他以前都不拍的。”吴宇森向妻子承诺了三十年的蜜月还是没实现,他始终停不下电影的脚步,“在他心里永远是事业第一,家庭最后。我现在时间多了,因为他没时间陪我,所以我必须黏过去,我老在等他,如果他跟我说这一分钟要退休,我可以马上拿着行李跟他一起走。”
不愿太太、女儿弄脏手,甘愿做家庭“主男”
吴宇森有两个女儿,关于女儿的学业和事业选择,他和夫人都本着尊重女孩自己兴趣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吴宇森不否认夫人的功劳最大,从做人到做事的方式,她都为女儿做了很多榜样。“我的大女儿喜欢教书,两个女儿的个性和爱好都有所不同,小女儿的话不多,她喜欢观察,虽然我们交谈的时间不多,但是她跟我一起工作了八年,她是我的工作助理,她很喜欢我的电影,这就是最大的沟通。”
在女儿面前,吴宇森是那个最贴心的父亲,也是最“乖”的爸爸。如他所言女儿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我的大女儿叫我不要抽烟、喝酒,我都遵从,我怕女儿比怕夫人还要多。”
吴宇森在美国工作期间,他有意把家安在相对宁静的郊区,他们很享受这份宁静和温暖。吴宇森“讨好”夫人和女儿的看家本事是煮菜:“我经常煮菜给她们吃,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一有空闲就跑到厨房煮菜,她们很高兴。我会尽心尽力地做好一顿饭菜,不管是三个小时还是八个小时,她们会从中领略到家庭的温暖。我不想夫人的手弄脏,也不希望女儿的手弄脏,一定需要帮忙,我就找我的小儿子。我的工作太忙,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所以在家务工作中,我尽量让她们舒服一些。”
女儿是他的默契拍档
吴宇森的小女儿吴飞霞在他的电影《剑雨》中客串了几场戏。吴宇森评价小女儿:“我在《剑雨》现场看过她演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次,但演得很好。”
同时,吴飞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吴宇森的助理。“大概从21岁起,我开始做和电影有关的事情。比如广告片、独立电影。刚开始,我只是研究助理,主要负责查阅和准备拍电影所需的资料,后来,父亲开始让我做他的个人助理。”吴飞霞说道。
在片场,吴飞霞是很好的助理。吴宇森说:“我们俩之间,有时会聊几句,时间不会太长。虽然她就在我的旁边工作,但是我们都不大习惯讲话,两人以眼神交流为主。我在好莱坞拍戏的时候,有蛮多不如意的情况发生,一想发脾气呢,她就按住我、安抚我,让我马上冷静下来。她对我很了解,我对她也是。”“他快发脾气时,我是有直觉的。即使当时我不在他身边,当我感觉他要发脾气了,就会走过去站在他身边,他的情绪就会控制一点点。”吴飞霞笑着说道。
家庭小故事汇总参考推荐 1
六岁那年,妈妈带着我再嫁。记得那天,我躲在新房的角落里胡思乱想,有好事者拉我出去,把我带到一个一脸堆笑的男人面前,让我喊爸爸,我抿着嘴唇不发一言。
我任性又难缠,把那个男人买的礼物扔在地上后得意洋洋地走人。吃饭时,那个男人小心地给我夹菜,我连碗一起扔掉。在妈妈痛惜的眼神中我有一种异样的快感。不久妈妈怀孕了,没有人再在我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我经常一个人跑到野外,头枕双手望着残阳,无比的孤单。
小妹出生后,粉嫩粉嫩的,好可爱。可她是那个男人的女儿,她是他们一家子的,而我是一个外人,一个备受冷落的“拖油瓶”。
我喜欢画画,画那些花草树木。在这些寂寞中,我渐渐画出一种孤单的意境。老师找到妈妈,建议给我报绘画班。妈妈由衷地高兴,可等老师说出一学期的费用后,她的声音立刻低了下来,只说等他回来商量一下。送走了老师,她喊我出来,看我的画。画上是一家三口手拉手迎着风向太阳走去,身后的路上是一串串的小脚丫。看到这,她的眼泪终于流下来,抱着我泣不成声:“妈对不起你,是妈不好,可妈是迫不得已呀。”我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了荒凉和无助。
可一个孩子实在无法明白父母的苦心,只有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恨,恨他们也恨妹妹。转眼间妹妹到了上学的年纪,一家人送她到学校门口。她背着新书包,扬着可爱稚气的笑脸,迫不及待地拉着我的手,喊着:“我可以跟姐姐一起上学啦。”霎时,我觉得自己被一种东西击中,暖暖的。她获得的过多疼爱像砸在我心上的巨锤,让我无比的疼痛。
一个星期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没有妹妹,我是不是可以获得更多的爱,比如到少年宫学绘画,这个想法连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机会终于来了,妈妈要加班,那个男人也不在家。我和妹妹玩过家家、丢沙包,一直到太阳下山也不见他们的踪影。夜色渐渐浓起来,我像被魔鬼附身了。我骗小妹说,想不想见妈妈?姐姐带你去。我拉着妹妹走到一个漆黑的死胡同,然后说,你在这里等着,别走开,我去把妈叫来。妹妹抓着我的手一丝也不敢放开。她说,姐姐,你找到妈妈就快来,我害怕,你不要丢下我不管。我说,傻妹妹,姐姐怎么会丢下你呢?你听话,别乱跑!我走后,背后传来了抽噎声,妹妹那带着哭泣的“姐姐”声令我脊背直发凉。她把我当做一个可以依靠的姐姐,我却没把她当妹妹。但一想到她平时受到的关爱,我就横下心来头也不回地跑了。
“妹妹真的不见了?”妈妈问我。我说下午找她玩的时候就不见了。妈妈的表情很阴郁,她说如果妹妹真不见了她想死的心都有了。她正要报警时,那个男人却说没那么严重,再找找看。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心里如灌了铅一样沉重,越想越害怕,蜷缩在房间不敢出声。
当妈妈敲我的房门时,我吓得不敢起身。她抱着我不断自责。又过了许久,我看到那个男人抱着妹妹从门口进来。我害怕极了。男人并没有责怪我,妹妹也说,是自己不听话,没有在原地等,才找不到姐姐的。
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对我说,其实你爸已经给你和妹妹在少年宫报了名,先前是妹妹还不够上学年纪就没答应你,现在你们可以一起学绘画了。
听到她的话,我的良心深受谴责。看着一家人团聚,我才知道了家的含义。那一刻,我忍不住流下热泪,看着妹妹,我心里说,姐姐一定会加倍对你好!
家庭小故事汇总参考推荐 2
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亲,说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应聘,并无意提起中途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
那个小站在邻县,距离她父亲所在城市有两个小时车程。
列车停靠那个小站时是早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车刚停稳,女孩倚着窗口,隐约听见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朦朦的曙色中是父母的身影。
母亲急急忙忙把毛巾包着的一个瓷缸递给她,揭开盖子,是热气腾腾的肉汤。短暂的十分钟里,她父母几乎不容她说什么,只是那样满足地催促她一口口喝汤。天凉,汤冷得快。
列车开动时,女孩父母握着一个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手。女孩的喉头堵着,父母身影渐远时,她的泪水流了一脸。
她不知道父母是几点起身的,或许他们根本一晚没睡。
煲汤,赶早班车——母亲有关节炎,在整个城市还睡着时,他们却在黑而冷的夜色里为了一瓷缸热汤上路了。
而女孩,她本来不是去深圳应聘的。
她的男友不辞而别去了深圳,她被一段感情痛苦地纠缠着,想去找他,为爱情讨个结果。
列车抵达深圳时,女孩已改变了主意。她不想找回一段丢失的爱情了——如果真的有爱,他不会那样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失去这段爱情,女孩想,也许并不像她想的那么严重。
真的,有什么爱比得上在深夜厨房为她而起的蒸汽?比得上夜色中为她而赶路的脚步?站在南方这块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女孩竟觉得非常踏实。
她留下来,努力地求职与工作,后来在一家外企有了个不错的职位,以及爱情。
在写给父母的信中,她总是提到那天六点十分的汤,她说是那缸汤给她那次应聘带来了好运和力量。
家庭小故事汇总参考推荐 3
在澳大利亚遇见两幕和孩子有关的镜头:
海滩。年轻的爸爸一人领着3个孩子,怀里抱着一个,屁股后面还跟着一个,一阵海风袭来,浪花卷起,爸爸玩性大发,把怀里的,手里的小孩朝沙滩上一搁,独自戏海去了。两个稍大一点儿的孩子也追着他的足迹朝大海进军,不时被浪头淹没,最小的那个只好认真而努力地在细沙上爬着,直到绝望地哭起来,爸爸玩了一会儿,上岸,把3个宝宝拎到离海水稍远的地方后,又自顾自地玩去了。
公园,一家4口在草坪上懒懒地晒太阳。大一点儿的男孩子极调皮,模仿动作片中的英雄好汉,一遍遍从草坡上滚下去,还假装痛苦地咿呀乱叫。更小的孩子则在草坪上乱爬。夫妇俩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在阳光下打着瞌睡。一个瞌睡醒来,把几乎爬出视线之外的宝贝拎回来,施施然继续阳光下的午睡。
一个不想要孩子的朋友说:如果孩子可以这样带,我也可以考虑要一个。
国内却偏偏不是这么带的。
对大部分都市里的年轻人来说,生孩子几乎成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谈恋爱,可以:谈许多次恋爱,可以:结婚,可以:结许多次婚,也可以。生孩子?不不不,再说吧。
在一些决定不要孩子的人心中,孩子=填不完的时间黑洞+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责任+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力+可能有可能没有的快乐。
而那些有了孩子的父母们更成了大家“血”的教训,他们的话题除了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奶粉,孩子的体重,孩子子的钢琴课,孩子的老师,孩子的女朋友,直到孩子的孩子。
孩子成了下半生惟一的事业,惟一的精神寄托。
同样的一件事,在两个国度里,竟变得如此不同。
从决定要孩子的那一瞬间开始,这个不同就开始萌发,为什么想要孩子?不知有多少人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是养子防老?不如找个钟点工喽。光孩子的奶粉一项支出,就可以请个上等的钟点工。靠孩子养老,绝对是个亏本买卖。
仅仅是觉得应该要个孩子?正如该上学的时候上学,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一样。结了婚以后,就是要个孩子,仿佛这一生就此圆满结束。那个二三十年好不容易长成的“自己”就地死亡,从此把灵魂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孩子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
我的父母辈是这样过来的,他们至今希望这样的生活可以一幕幕演下去,但,该结束了。
孩子能给生活带来乐趣,就像新衣服,手机,爱情和鲜花一样,如果你愿意享受这种乐趣,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跟想穿新衣服就要多挣钱是一样的道理。
但孩子是孩子,你是你,我是我,大家不过在一起让生活过起来更温暖一些,如此而已。
有个女朋友就是用这种理念养孩子的。
当她的妈妈,也就是她女儿的外婆指着满屋的家具对外孙女说“你妈妈的东西,都是你的”时,她很认真地纠正,可以自己去挣。
还有一件趣事,她去巴黎的迪斯尼买了两个特别可爱的毛毛绒玩具,一个给女儿,一个给自己,回来后,5岁的女儿想把她的也据为已有,被严厉拒绝。她的理由是:你不是已经有了吗,干吗还来抢我的呀?你拿走了,我怎么办呀。
这样的妈妈,做起来还有点儿意思。
家庭小故事汇总参考推荐 4
那一年,他的父亲永远地离他而去。母亲在失去父亲之后,身体每况愈下,精神更是极度崩塌。已过中年的他害怕母亲伤心过度,于是把她接到了自己在北京工作的地方。安顿好之后,他带着母亲到一家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
没想到的是,医生的化验报告让他的心情瞬间降到了冰点:母亲患上了一种绝症,将不久于人世!在痛苦和绝望之际,他想到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从没有坐过一次飞机,也没有看过海。他在心里暗暗盘算着,在母亲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完成她这些小小的心愿。
他很快就完成了带老人坐飞机的心愿。之后,他跟他的几个姐姐准备带着母亲去秦皇岛看看海。因为从没看过大海,所以母亲在去之前很兴奋地问几个儿女:“是不是沙滩上有很多的贝壳?”几个姐姐面面相觑,只有他积极地回答:“当然了,妈。沙滩上有很多贝壳,我们一会儿就捡很多很多回来,然后把它们串起来,好吗?”母亲听完点点头,然后甜甜地笑了。
出发之前的一个小时,他忽然跟母亲说单位有一点急事要临时处理一下。他嘱咐他的几个姐姐先把母亲带去,自己随后就到。
从没见过广阔大海的母亲来到沙滩后很兴奋,还俯身去捡沙滩上的贝壳。一个、两个、三个,母亲竟然捡到了不少的贝壳。看着母亲兴奋的样子,再看看她手里越来越多的贝壳,几个姐姐又高兴又好奇,因为她们心里非常清楚:秦皇岛的海滩上现在根本就没有贝壳!
正当她们苦苦思索着的时候,他来了,而且满脸的汗珠和沙土。母亲心疼地帮他擦了擦汗,然后问他去哪儿了。他说刚从单位回来,因为到海滩兴奋,所以随身滚了几滚,这才弄得满脸是沙。他问母亲:“玩得开心吗?贝壳捡到多少了?”母亲像个小孩一样出示了她的战利品,然后有点失望地说:“这里贝壳也没多少呢,捡了一会就没有几个了。”
“那是因为您没找到更多贝壳的地方,一会儿我带您去那边看看,或许那里有很多呢!”他这样安慰母亲。说完后,他说先离开一下,一会儿再回来。好奇的几个姐姐搞不清楚他在忙什么,于是派了三姐悄悄跟着他。
只见他急急地来到一处比较隐蔽的卖贝壳的地摊上,然后压低声音对地摊老板说:“老板,你的贝壳手链和项链还有没有啊?我还想买一些,越多越好!”
“哎哟,年轻人,你刚才把我那么多的贝壳链子都买走了,怎么还不够啊?你做什么用的?”老板一脸狐疑。
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那边有个老太太是我妈,她一直想在沙滩上捡贝壳,所以我就只能把你卖的链子上的贝壳一个一个解下来,然后撒在前面的沙滩上,让她捡个够……”
“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啊。来吧,这些没串好的贝壳我都送给你,你把它们撒到沙滩上,然后带着你妈一起捡,去吧!”地摊老板一边感慨,一边抱出了大半盆没串起来的贝壳。他感动得直说谢谢,要掏钱出来给老板,可被老板拒绝了,他说:“再收你的钱,就该折我的寿了。”听到这样的话,他终于把钱收了回去,抱着一脸盆贝壳兴奋地走了。
在一旁偷偷观察的三姐终于忍不住走了出来,流着泪对他说:“谢谢你这么有心,弟弟。我们一起到那边海滩撒下这些贝壳吧!”他使劲地点了点头。
这个买来贝壳撒到沙滩上的人就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朱军用他最单纯但又最伟大的行为完成了母亲的心愿,可怜天下儿女情,朱军给全天下的人上了一堂最好的行孝课。
家庭小故事汇总参考推荐 5
丈夫去世时,儿子6岁。那年6月,我带他去学校报名。填表时我固执地把“父亲”那一栏空着,好像不知道那是根本躲不过去的。一个大嗓门的女老师当众喊着儿子的名字,让我把空着的那一栏补上。我没想到自己会如此脆弱,填着表,眼泪止不住地流。从那一天起,我真正开始面对一个没有父亲的男孩儿。
儿子小时候很乖。丈夫住院时,有一次我带他到医院去看爸爸,路上给他和爸爸一人买了一根雪糕,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他问:“妈妈,你自己为什么不吃?”“妈妈不喜欢吃凉东西呀。”他说:“不对!你不是不喜欢吃,是咱们家没有那么多钱,等我长大了,一定买3根雪糕,你1根,我1根,爸爸1根。”
丈夫生病的那些年,我总是没精力照顾他。有一次,他得肺炎没上幼儿园。中午,等他睡着后,我抽身走了,本想能在他醒之前回来,却在医院耽搁了。那是深秋,回来时天已经黑了。我风风火火地冲进楼门,一眼看见小小的他站在黑糊糊的楼道里,那两条穿着棉毛裤的细腿此刻显得更加突兀。他没哭,在看到妈妈之后他仍然没哭,而且没问我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好像他天生就知道妈妈得先去照顾爸爸。
在任何时候,不管是他生病,还是临睡前正讲着故事,我走开,他从不以任何方式表示抗议。我知道这是环境使然,家里有苦难的孩子早懂事。这让我既欣慰,又难过。
一次,不记得儿子为什么冒犯了我,我把他的一辆玩具小汽车摔得粉碎。他几乎是个从来不犯错误的孩子,所以至今我也很难想象他会惹得我如此暴怒。在以后的这些年里,我想象着他那惊恐的表情,体会着他的无辜和无助。我给好几个朋友讲这件事,并且说:“我居然欺负一个孩子!”朋友们安慰我说,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可能做出这种事。但我无法原谅自己。
在他3岁到6岁这段性格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我也很少对他亲近爱抚和柔声细语,甚至没有带他去过郊外和游乐场。即使晚上9点钟回到家,发现独自在家的儿子已经高烧到了快40℃,我都没能对他说一声“对不起”。我清楚,自己没有脆弱的权利。我只能在心里对儿子说:妈妈欠你的时间,欠你的爱抚,就算是你为妈妈出了一份力,为爸爸尽了一份孝心吧。丈夫去世后,我第一次说好带他出去玩儿。可是第二天一早,我发起了高烧,但我坚持着和他一起爬山玩水。直到坚持不了,躺在了公园的长椅上。因为我不知道,除此外,还能用什么方式偿还对他的亏欠。
他寄宿的最初两年,每个周末去接他时,我都习惯性地问他:“想不想妈妈?”他会非常有节制地说:“有一点点想。”我接着问:“一点点是多少?”他用两只手比画着,有时大,有时小,我的心就会随着他小手开合的大小,多一分欣慰或者多一分失落。
一次,他在宿舍玩儿时不小心碰破了同学的脸,事后那个同学的父亲生气地威胁他说:“我要找你爸爸,让你爸爸狠狠地教训你!”这个情景是他另一个同学的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的。她还说:“你儿子只是哭,一句都不还嘴,样子可怜极了。”那天,我几乎一夜未眠,想到他没有同样高大的父亲保护该是多么难过,我就心痛得受不了。
第二天午饭时,我跑到离家20公里的学校,在饭厅门口等他,我克制着没有流泪。听到他像个男子汉似的说“我没事”,我才稍稍宽了点儿心。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有点儿歇斯底里地找那位家长,指责他单方面介入孩子之争,更没有权利教训别人的孩子。除了儿子的事,我从没对任何事情如此踌躇不前,然后又反应过度。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像一个被惹怒的母鸡一样,想尽力把儿子放在我的羽翼之下。
已经5年了,每到清明和祭日,带儿子去扫墓成了我们这两口之家最重要的家事。从山下走到陵园需要个把小时,我们俩捧着鲜花,我一束,他一束,边走边说。无法想象,没有儿子的陪伴,我将如何年复一年地走在这通向墓地的山路上。
说出来有点儿可笑,到了对功名甚至异性都已超脱了虚荣的年龄,我却常常在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儿面前禁不住扮演虚荣。比如,有时候我会把自己都不看重的所谓业绩对他小小地吹一吹牛;再比如,每次到他的学校去,我都会刻意地打扮自己,让他不会觉得丢面子;还比如,我积极地评高级职称,只是为了将来对他有个交代。我一厢情愿地这样做,不过是希望他觉得妈妈有点儿了不起。因为他没有爸爸,我必须尽我所能做好一切。
年前,有朋友从重庆来,送我一件工艺品,一只大天鹅背上驮着3只小天鹅,大天鹅用翅膀护着它们。精美的包装盒里有一张卡片上写着:“一辈子带着,又甜蜜又幸福又骄傲地带着。”她说,看见这句话就想起我们母子。
其实,世上哪个当母亲的不是这样呢?又劳累又操心又生气,同时又甜蜜又幸福又骄傲。因为我的儿子是一个没有父亲的男孩儿,所以他的母亲注定有太多的难过和辛酸,也因此有太多的感动和幸福。
家庭小故事汇总参考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