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故事汇总经典集锦
相关文章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家庭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家庭小故事汇总经典集锦 1
凉志是在夏末的一个午后,收到邮局寄来的盒子的。他的女儿15岁了,吵着要看里面是什么。不过,盒子里的东西,让她大失所望。那是一台很旧的复读机,上面整齐地码着四盒卡式录音带,每一张封面,都有不同的地址。一张白色的卡片,静静地躺着,写着隽秀的笔迹:
如果有时间,让我的声音,带你去完成一次旅行吧。
凉志有些意外,决定试一试,这究竟会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第一盒:滨江大道,8点
我是凉夏。我叫你爸爸,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意外。其实,我还想叫你老爸。不过,我们已经有12年没见面了。如果我那样叫你,我们都会觉得很奇怪。
现在,滨江大道上游人还不多吧。但12年前,妈妈就要在这个时间,带着我出摊了。她有一个给游人照相的摊位。那一年我5岁,穿大红花布裙子,粉绿塑料凉鞋。当然,这不是因为妈妈懂得时尚装饰,而是因为滨江大道上,有太多行人,妈妈必须把我打扮得鲜亮如信号灯,方便她随时可以看到我。
如果你正在滨江大道上,能看见那尊荷花的雕像吗?那里就是我们从前的照相摊。位置不是很好,不过,你知道的,妈妈是个很聪明的人。她每天会买20张彩票,送给肯照15元相片的人,并且用诚恳的口气说:“祝你好运。”于是,我们的照相摊就出名了。生意也会比别人好一些。
知道吗?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照相的。不过,过程有点辛酸。那是一个周末的早晨,几个人围住妈妈的照相摊子。他们不让妈妈再送彩票,说着就动手砸起东西。其实,有关那一段记忆,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我只记得妈妈被推倒在地上,蜷着身,紧紧护着那架二手市场买来的单反相机。
爸,别笑妈妈要钱不要命好吗?那架相机可是家里最贵的东西。妈妈用所有积蓄买回它的时候,对我说,有了这架相机,我们就会衣食无忧,还可以给我买很贵的“奥利奥”。是“奥利奥”!在当时的零食界,那可是风头一时无两的抢手货。我曾经为了能拥有一片,给邻居的小朋友洗过一条粘着鼻涕的脏手帕。
后来,妈妈手臂骨折,不能照相。我们又不能放着摊子不开。妈妈说,干脆你来拍吧。于是,我套上妈妈的大马甲,在她的口授中,学会了对光圈、按快门……于是,我们的照相摊,又红了。
爸,2000年4月12日的晚报,你看过吗?在F06的副刊上,登着全市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选。在业余组的纪念奖里,就有我拍的照片。那是一张实验品,妈妈坐在江边的长椅上,夕阳轻柔地围在她的身边。因为手臂的疼痛,她微微皱着眉,神情也显得有一点疲惫倦怠。然而当我叫她的时候,她却忽然绽开一个匆忙的笑容。我把她定格进了胶片。
第二盒:洛阳路,12点
从滨江大道整修开始,我和妈妈就搬到这里了。从左边数的第四家小店,就曾经属于妈妈和我。有粉色的Barbie书包,或是可爱的巴布豆。我是妈妈的情报员,学校流行什么,我们的小店总是第一个出货。这样看起来,我和妈妈还真有经商的天分。
初二那年,学校出了件大事。一个男生溜进正在建设的教学楼工地,掉进一个两米的深坑里。猜不到我为什么和你说这个吧?那就请你去看看小店前,那块摆满小商品的陈旧木板吧。最初,它就盖在那个深坑上面,是我,为了给小店做个展示台,偷偷搬走了。这件事,后来闹得很大。学校、建筑公司和我,都成了被告。我被问责20%。这是个不大的比例,但是从总价10万的赔款分摊下来,对于我和妈妈来说,无疑一笔巨款。
妈妈为了还钱,四处借债。而我在学校,也成了“贪小便宜,惹大祸”的案例。可是爸爸,你相信吗?那些人人都可以对我指指点点的日子,我从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因为我努力让自己变得坚硬,像一团刺,抵御一切外来的伤害。从事发到收到判决结果,妈妈始终没有责备过我一次。她每天忙着开店,然后去医院探望那个受伤的男生,给他送一壶熬制一天的骨头汤。我很少和她同去,因为我不想看她低声下气的样子。只有周末,我才会陪她走一段夜路。那天,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说:“妈,你不用这样为难自己的,我们都赔他家钱了,不欠什么。”
但妈妈却轻轻搂住我说:“欠与不欠都是自己心里说了算,不是赔了钱就可以心安理得。知道妈妈为什么在这件事上没批评过你吗?因为我知道我的女儿,每天都在自责中生活得很辛苦。”
那一天,我在妈妈的怀中哭了。15岁的我,已经很少哭得那样肆无忌惮。
第三盒:西康路48号,19点
老爸,我还是决定这样叫你。这样听起来,会不会觉得更亲切?你现在看到的,应该是一家“豪享来”,那扇明亮的窗子,会不会看起来很眼熟?在两年前的一个傍晚,我真的遇见过你。就在西康路的这家“豪享来”。你穿深蓝色西装,没扎领带。那是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我刚从学校上完晚自习。透过洁净的玻璃窗,我看见了你。起初,我不敢确定,只是觉得你的样子和照片里很像。可是你对面的客人,不停地喊着你的名字,我想,那就不会错了。那天你喝了许多酒,脸色被薰得绯红。你摇摇晃晃地走出来,送走客人,就摔倒在路旁。
你一定不记得是谁扶你上的出租车吧?是我,你还在我手里,塞了一张20元的小费。你说:“谢谢你啊。给你添麻烦了,你们饭店的服务真好。”
嗨,老爸,谈谈感想吧。和10年不见的女儿相遇,你却把我当成了服务生。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告诉妈妈,因为妈妈不想见到你。我只是把那张20元的纸币夹进了书页。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妈妈是因为恨你,才会和你断绝一切来往。可是,就在高考前的一个下午,我和妈妈有过一段谈话,我才知道,是我错了。那是我第一次,像个大人一样和妈妈说往事。我们说到了你。我问她:“你是不是到现在都没原谅过爸爸?”
妈妈却摇着头笑了。她说:“不是,我只是不想给自己一条可以依靠的退路。和你爸离婚那年,我才33岁。我不给自己一个背水一战的决心,我怎么把你带大。没有你爸,我不是一样把你照顾得很好?没少了你的吃穿。如果我一天到头,就想怎么和你爸要钱,咱俩过得一定不幸福。其实,幸福这东西,你越是想和别人要,你越是找不到。”
老爸,你看,我的生命中没有你,原来也是件这么值得庆幸的事。我想,妈妈一直在用自己,给我做一个榜样。她是想告诉我,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远比等人救济帮忙要快乐得多。只是我这么说,你可不要生气哦。
第四盒:民生路12号,22点
对不起,这么晚还要让你来学校。不过,老爸,我很想让你了解,我和妈妈当时的心情。那天已经是夜里10点。我忽然接到小静的电话,她是我的好朋友,在电话里她高兴地说,学校高考的榜单贴出来了,我看到了你的名字。那天,我和妈妈奢侈地打着出租去了学校。
我第一次看到妈妈那样放肆地哭了,眼泪大滴地流过笑容。也许,那么多年的隐忍克制,都在等待我荣登红榜的这一天。后来,我们决定去吃肯德基,但是它已经打烊了。于是我们就在它门前楼梯上坐着,谁也不想回家。我靠在妈妈怀里悄悄地说:“妈,如果我考砸了,怎么办?”
妈妈说:“那就再考呗。”她从手袋拿出一只小本子给我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考后心理辅导。妈妈照本宣科地说:“我准备先说一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她还没说完,就被我打断了。我说:“不对。大错特错了。我今天的成功,不是因为有个失败的母亲,而是有个成功的妈!”
老爸,你来评,我说得对不对?
其实,很遗憾,在我的成长中,你没能和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现在,我很想和你分享这份珍贵的快乐。这也是我寄给你这四盒录音带的原因。因为我想让你知道,我这个快要被你遗忘的孩子,依然过得很好。
最后,祝你健康,别再喝那么多酒,好吗?听说我还有个妹妹,也祝她幸福。明天,我要去上海读书了。今天的旅行,到此结束。
再见了,老爸。
复读机里只剩下丝丝的转带声,凉志无声站在深夜的校门前,任眼泪静静流过脸颊。他从不知道,一直被他忽视的女儿,原来已经坚强地长大了。他仰起头,看校门前大红的榜单,轻轻地念着那个已经被他淡忘许久的名字,凉夏。
家庭小故事汇总经典集锦 2
屋漏又逢连阴雨
1988年,吴伟兰的丈夫因病去世,把三个未成年的女儿留给了只有43岁妻子。当时,最大的孩子只有18岁。村里的单身汉王德利看到这娘儿四个的日子没法过,于1989年主动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与吴伟兰结婚成家。尽管孩子们没有了亲生的父亲,但她们并没有受苦,继父有如亲生父亲一样疼爱她们,把她们抚养成人,并一个个都找到了如意的郎君。
大女儿马雪芹1990年结婚嫁到高丽营村,自己在一家毛织厂上班,她丈夫自己用四轮拖拉机给人家运煤挣运费。结婚第二年,小两口爱情的结晶岳小凤出生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畅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5年的一天,妻子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天休息的机会,在家里干家务,丈夫一大早到煤厂排队拉煤。快到中午的时候,街坊来到马雪芹家告诉她:“你丈夫好像是出车祸了,你去看看吧!”她听说后,没顾得上换双鞋和锁门,穿着拖鞋就骑着自行车沿着街坊说的方向找了下去。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交通事故现场。她想,也许是街坊看错了。正在调转头要回家的时候,她看到在不远处的另一条路上围着许多人。她赶忙加快了骑车的速度直奔那里,她的心慌极了,简直要从喉咙中跳出来。到跟前,惨状令她目不忍睹:一辆大卡车把拖拉机剐到了马路沟中,装有整车煤的拖拉机侧压在丈夫的身上,血流得到处都是,丈夫已经断气了!早已经受过失去亲人打击的她,再也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当场昏了过去。
“闺女,你回家来吧!”母亲看到自己的女儿还带着一个5岁的小姑娘没法过日子,就把女儿接回了娘家。马雪芹继续在那家厂子上班,她母亲为她看孩子、做饭。
女儿再次成家
母亲因为自己女儿的遭遇而受到了太大的打击,得了脑血栓。马雪芹当时只有28岁,还带着一个5岁的孩子,今后怎么生活呀?街坊也为这个家庭操着心。这时,热心的街坊给她介绍了一个来自河北的单身汉王殿中,接触一段时间后,马雪芹看他具有农民的纯朴厚道的品质,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新的丈夫。1996年底,他们又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王殿中是一个勤快的人,除了在一家企业上班之外,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把自己家门口用扫帚打扫一遍。每到冬天下雪的时候,整条街道就他家附近的雪清理得最早。“挨着勤人没懒汉”,在他的带动下,整条街道的人家都行动了起来,这条街成为了全村最干净的街道。
“大大”真心爱女儿
马雪芹的女儿岳小凤,一直随着自己姨家的孩子一起称自己的继父为“大大”,尽管继父早已经承担起了父亲的担子,但孩子却没改口,其实孩子的心里还是很认可这个父亲的。继父也像疼爱自己的亲女儿一样疼爱着小凤。继父每次下班回家之前,总是先到商店为自己的女儿买一些她爱吃的小吃,与她一起做游戏,当看到小凤有些近视眼的倾向时,他特别着急。一天,他看到电视中播放着“背背佳”的广告,不顾妻子的反对特意到北京的商场为小凤花400块钱买回来穿上。妻子跟他没好气地说:“咱们家哪有富余钱给她买这东西,这钱快到我一个月的收入了。”王殿中说:“我们现在过日子紧一些没关系,但孩子真的近视、驼背了是一辈子的事情,就没法挽回了。”
小凤上学的学校离家有5里地远,王殿中总是起大早把女儿送到学校,然后再去上班。这天,他正在带着女儿骑车在上学的路上,一辆汽车向他们横冲直撞地开来,把他们爷俩都撞到了沟里。女儿的右小腿骨头被撞得粉碎性骨折,他的腿也失去了知觉。女儿在医院做了钢板内固定手术,他也在腿上打了石膏。当时,家里没有那么多钱,为了能够保证女儿恢复健康,他在医院打完石膏后,不顾医生的劝阻毅然出院在家中养伤,还经常架着双拐到医院去看望小凤。
他们放弃了“指标”
“你们俩人关系那么好,该再要一个孩子了,你们符合再要一个孩子的政策。”热心的人这样对王殿中说。“是啊,我到这个家庭难道就只付出吗?我也得要一个自己的亲骨肉。”王殿中这样想。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妻子,妻子说:“行!不过咱们先等两年,经济条件缓缓再要吧。”妻子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从村委会那里领取到了“准生证”。
然而女儿小凤的表现却让王殿中放弃了要孩子的想法。女儿每天放学早,她知道“大大”有下班后喝茶的习惯,每到“大大”快要下班的时候,懂事的小凤都会为他把茶水沏好。洗衣服的时候,她也总把“大大”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一天中午吃饭时,小凤看到桌子上没有酒,她知道自己的“大大”一向是个爱喝酒的人,小凤二话没说,蹬上自行车用自己的零花钱就到商店给“大大”买了一瓶酒和两盒烟。王殿中看到女儿这么知道心疼自己这个继父,当时就激动得流下了眼泪。酒尽管不是什么名酒,但他喝在嘴里,却感觉格外香醇,因为这是女儿的爱心凝聚成的琼浆玉液呀!
那天晚上,他就跟妻子商量:“别再要孩子了,咱们还是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小凤的身上吧。这孩子对我这么好,比亲的都强呀!”就这样,他们把村委会给的生育指标退了回去。
其实女儿很想叫爸爸
在他们家里笔者看到了这样的镜头:丈母娘要从床上下地,姑爷王殿中赶紧从床下拿出鞋来说:“我妈要下地。”然后给丈母娘穿上鞋子,搀着她走出屋子。那天中午,天空正在下着小雨,小凤放学后把自行车支在院子中就往厕所跑,边跑边说:“大大,把我自行车推到棚子里去。”
当笔者单独问小凤,你最想对你的“大大”说什么的时候,小凤回答,最想说的是“爸爸,我爱你!”听小凤的母亲说,小凤其实也很想改口叫爸爸,但是由于多年叫“大大”叫习惯了,改不过来口。三年前,小凤就曾经把一张写有“爸爸”的字条塞在了继父王殿中的衣兜里。
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一家五口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那种自然而然的亲情,时时打动着笔者,使人觉得,这个五口人四个姓组成的特殊家庭,生活得是那么幸福、那么美满。
家庭小故事汇总经典集锦 3
父亲的口头禅是:“当心,可别让你妈知道。”
母亲8岁的时候就被姥爷许配给了父亲。那时爷爷有90亩麦田,经常接济姥爷一家。后来,爷爷家家产全被没收,姥爷家却是如日中天,在天津开着很大的编筐铺,但姥爷还是坚持将如花似玉的母亲嫁给了父亲,母亲当时哭得昏天黑地。家境贫寒的父亲用自己一生的柔情抚慰着母亲,同时也用母亲想不到的方式赢得了村里老少,包括姥爷一家人的看重,而且,有些事情是母亲一直不知道的。
父亲在姥爷家的编筐铺里干活,得知二叔因为一辆自行车和对象闹分手,他连夜从唐山买来一辆自行车送到二叔家。他没敢回家,当晚就返回了天津。当时我的两个哥哥也到了结婚的年纪,自行车是罕見的聘礼,父亲怕母亲知道了会生气。
给父亲办丧事时,二叔的两个儿子协助哥哥精心操办,不管白天黑夜,一直守在父亲的灵柩前。
当年流行大镜子,挂在柜子正上方的墙壁上,镜子上或是画着飞鸟,或是写着毛主席诗词,镜子的3个边缘都有花鸟或文字,松竹梅兰居多,很是好看。墙上挂上那样一面镜子,是我们全家人的期待。
后来,父亲带上一年攒下的钱到唐山买大镜子。当时,他到二姨所在的村子等火车,临上车时二姨委婉地说她也想要一个。父亲便用仅有的60元钱背回了两面镜子,其中一面直接挂到了二姨家的墙壁上。当然,他没有让母亲知道。因为在母亲的心里,二姨家过剩的日子也比我家强,我们凭什么帮他们?
那一年,二舅病得很重,住进了山海关医院。二姨父刚刚去世,二姨不好意思向儿子们开口要钱。她很着急,因为她也想去看看二舅。父亲偷偷拿出200元钱送二姨去火车站,当然,他也没有让母亲知道。因为母亲总说:“你二姨的儿子都是大款,钱花不完。”
父亲去世后,二姨经常到坟前,跟父亲说话。她说:“知道你爸葬在这里,来看看他,就不再寂寞。经常跟他说说话,挺好。”说着说着,二姨哭了,母亲说,二舅去世的时候,都没見她这么难过。
父亲到我家来看我,听说和我家有过节儿的姑姑也搬到县城住了。他嘱咐我:“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要像你妈那样记仇。当年的事你姑也有错,你妈也有错,一个巴掌拍不响。”他让我买了烧鸡和西瓜去看望姑姑。当然,他仍然没有让母亲知道。因为母亲曾说过“只要是我生的孩子,就绝不能去看姑姑”。
父亲去世时,姑姑家的表弟、表妹都来了,表弟跪地的一声哀呼“大舅”,是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每当家里只剩下我和母亲,她就不厌其烦地讲父亲生前对她的好。父亲对母亲的呵护像电影一样刻进了我的脑子,我望着头发灰白的母亲,想说,父亲还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爱,正是这些特殊的爱使我们几个孩子继承了母亲的刚强和勤勉,也继承了父亲的仁厚和宽容。
每每听母亲唠叨说“我可没有你那么窝囊,你爸一辈子都听我的”时,我就很想辩解一句:“有时爸爸也不是什么都听你的。”但未曾开口就抿紧了嘴唇,就让母亲在父亲不在的日子里继续着自己的骄傲吧,那些母亲所不知道的爱,才是父亲此生通过别人传递给母亲的独特的爱,它们丰富了爱的内涵。正是这份爱让我们几个儿女深深地为拥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不能再说了,因为耳边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叮嘱:“当心,可别让你妈知道。”
家庭小故事汇总经典集锦 4
我盯着一双袜子看了许久,那是一双被我穿得大窟窿小眼、奇臭无比的袜子。狠了狠心,终于将它扔在了靠门边的垃圾箱里。
晚上,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还没坐稳,便又忙活开了,生火炉、烧热水、做饭……在我心里,妈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摆动的时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相同的轨迹。我懒散地对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嚷道:“妈,我的袜子又破了,你记得再给我买一双。”妈妈一边往滚烫的锅里倒葱花,一边应了声“哎!”
第二天晚上,妈妈拿了一双八成新的袜子给我。我一看,不乐意了:怎么又是旧的。从小到大,我很少穿过新衣服,一般都是爸爸穿完哥哥穿,哥哥穿完我再穿。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穿过的哥哥的衣服爸爸又可以接着穿了,久经岁月的磨砺,爸爸那高大魁梧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显得干瘪了。自从哥哥和我先后考上大学,我们家的生活更加拮据,爸爸妈妈的担子也就更重了。
看到我脸上露出不快的神色,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勉强笑了一下:“这双袜子是我工作的那家人扔掉的,我看着还能穿,就捡了回来,我已经洗过好几遍了,不脏!孩子,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都怪你爹娘没本事,你就将就着穿吧。”我还能说什么呢?第二天,我便穿着妈妈捡来的袜子上学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感觉脚特别痒,后来脚上就开始长起大片的癣来,到医院一检查说是得了脚气。妈妈拍了拍脑袋,懊悔地说:“唉,是我的错,前天我才知道我干活的那家人男的是有脚气的。”我当时心情特别不好,一赌气对妈妈说:“什么东西都是捡别人的穿,结果弄了个脏病。”说完这句话,我便从愣在那儿的妈妈面前跑开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蒙着头生闷气,我不是生妈妈的气,是气我为什么要过这么贫穷的生活。这时,有人敲门。我开门后,发现妈妈被人送了回来。原来妈妈听说城北山上有一种草药对治疗脚气特别灵,便走了十多里路去采,不小心在山上滑了一下把脚扭了,幸亏碰到热心人把她送了回来。妈妈手拿从山上采的草药,高兴地对我说:“用它泡一泡脚可以治脚气,好多人都是用这个偏方治好的。”
我强忍着泪水为妈妈打来一盆洗脚水,妈妈的脚是为我扭伤的,我要亲自为我亲爱的妈妈洗一洗脚。当我脱去妈妈的鞋子,不经意地发现,妈妈脚上穿的那双袜子正是我上次扔在门口垃圾箱里的那双袜子,已经被妈妈补过了。这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我挂满泪水的脸紧紧贴在妈妈脚上,久久不愿离开。
家庭小故事汇总经典集锦 5
光下岗后七拼八凑借了6万元买了电脑、复印机、刻字机等开了一个打字复印店。欣慰的是,才开张就接到一笔业务,一个律师事务所要打印一整套律师资格考试教材。光花了一年时间,投入了全部精力。
当把这套教材全部打印完时,他的打字水平、排版技巧、印刷能力都成熟了,所借的6万元也相继还清。
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由于光刚学打字时特别投入,使他对所打的内容记忆很深,通过边打边学,光参加了律师资格考试,竟全部通过了。
最近,光的父亲死了,光对父亲有一肚子意见,尽管父亲一直疼他,但在他下岗时显得太不近人情。
当时,光知道父亲有6万元存款,作为独子的他曾多次要求拿来开店,可父亲就是不肯,连借也不给,气得光真不想认这个父亲。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光发现了那个曾经让他朝思暮想的存折,心里非常感慨:父亲啊父亲,这钱守到今天还不是给了我吗!在存折被翻到最后一项结余栏时,光怔住了:开始的6万元存款经过一次次地取款仅剩下8。45元。这使光大为不解,这笔钱究竟用到哪里去了?
带着疑问,光更仔细翻找父亲的其他遗物,发现了锁着的柜子。用刀子撬开后,光看到一摞半人高的印刷品。
这时,光的手在颤抖,眼前的印刷品全是他当初倾注无数心血的律师资格考试教材,原来那个需要教材的“律师事务所”竟是父亲安排的!父亲的遗产早已溶化在他的事业中。
当初,如果没有欠债的压力、没有练习的机会,店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光抬起头,父亲的遗像正慈祥地向他微笑,掂着手中虽然只有几块钱、但分量极沉的存折,光的眼泪滚滚而下。
家庭小故事汇总经典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