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哲理汇总参考总结
相关文章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儿童哲理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小故事大哲理汇总参考总结 1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小故事大哲理汇总参考总结 2
在西伯利亚,有一种狐,叫银狐。银狐有一种洁癖,它十分爱惜自己那身洁白的皮毛,只要身上沾了水珠、草葉什么的,它就会用舌头舔得一干二净。
当地的猎人,正是利用了银狐的这个洁癖,而去捕获银狐的。他们在银狐经常出没的地方,把麻醉药撒在树叶上和草丛间,银狐们在舔干净皮毛上沾有麻醉药的水珠和草叶的同时,也麻醉了自己,从而轻易成了猎人的俘虏。
生活中,我们面对外来的赞美和表扬时,容易在飘飘然中麻醉自己。然而,麻醉我们的,不只是外来的赞美。当我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污点”时,比如别人的指责或诬陷,就会麻醉自己、迷失自我。有的人一旦受到别人的指责,就斤斤计较、纠缠不放,缺乏一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冷静心态,从而变得不理智、不清醒,结果在“麻醉”中被别人钻了空子,成了别人的“俘虏”。
小故事大哲理汇总参考总结 3
一个朋友是医生,一次癌症手术,打开后发现切不了,只好再缝上。去和病人解释情况,那病人农村来的,听不懂术语,坚持认为手术过了,病就好了。只好让其出院,一年后回访,真好了,癌细胞真消失了。朋友原是医学博士,后来接着读心理学博士去了。
启示:乐观的心态是最好的手术。
小故事大哲理汇总参考总结 4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荒野中。两只老虎认为自己所处环境不好,互相羡慕对方。它们决定交换身份,开始时十分快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
启示:有时,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总是把眼睛看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欣羡的。
小故事大哲理汇总参考总结 5
春秋时期,燕国经常遭到周边小国的侵扰,山戎国隔三岔五去燕国掠夺财物。一次,山戎国又来入侵,在臣子的建议下,燕王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寻齐桓公援助。然而等齐桓公到来时,山戎国已经携带很多物品逃跑了。
齐桓公便带着管仲以及众将士一起追赶山戎国的士兵。他们向东逃跑进入了孤竹国的领地,齐桓公便带着众将士打进了孤竹国,大获全胜。遗憾的是山戎国的大王和孤竹国的大王一起逃跑了。齐桓公追了上去,可是他们却发现走进了一个无边的沙漠,追了半天一直在原地打转,齐桓公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早在山戎國大王逃往孤竹国的时候,孤竹国的一位谏臣就告诉孤竹大王:“齐兵一旦追来,您就将他们引入旱海,那里是茫茫沙漠,自古以来只见有人进去,从未见有人出来。他们只要进去,那我们就无后顾之忧了。”
眼看天就要黑了,齐桓公一行人还是没找到沙漠的出口,这著名的旱海听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众将士人心惶惶,像无头苍蝇一样不停地折返寻路。看到军中乱成一团,齐桓公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如果再这么下去,即便是能找到出口,将士们也会因为疲惫走不出去的。于是他下令众将士全部就地休息,一些将士嘀嘀咕咕表示一场大风完全有可能把他们淹没,明天就尸骨无存了。齐桓公深知此刻大家必须保留体力,于是下令:“所有人原地休息,违令者斩。”
幸运的是这是一个平静的晚上,他们安然度过去了。管仲这时说:“以前听老辈人说过年纪大一点的马能够找到回去的路,不如把那些从孤竹国缴获的马三五匹绑在一起,如果它们朝着一个方向走,那就有可能是走出沙漠的路。”齐桓公马上让士兵照做,最终走出了沙漠。
困难有时候如同蜘蛛网,越挣扎离死亡越近。面对困难,只有冷静分析形势,学会休息,才能有机会在困局中找到生机,进而改变命运。
小故事大哲理汇总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