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故事大全精选
相关文章
通过或富于智慧或充满想象、或饱含大爱或寄寓深情的故事,孩子们能看到世间的善恶,并拓宽心中的天地。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科学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科学故事大全精选 1
轮船的变迁
古代的轮船像车一样,有两个车轮似的轮子,装在船的两侧或尾部,在轮子周围装有若干桨板,用人力转动轮子,桨板不断向后拨水使船前进。所以轮船也称“车船”或“明轮”。
自从蒸汽机出现后,就有人设想用蒸汽机带动明轮,推动船只行驶。1802年,英国人薛明敦采用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建造了“夏洛蒂?邓达斯号”机动轮船,由于当时用的是马拉船只,机动船遭到马拉船业主的反对,只好搁置不用。这件事被在英国考察的美国科学家富尔顿知道了,他制造了类似的“克莱蒙特号”,于1807年8月17日起,定期航行在纽约至奥尔巴尼之间,航速达每小时6.4千米,成了第一艘机动轮船。
机动轮船出现后,人们对瑞士科学家伯努利提出的螺旋推进器产生了极大兴趣。1836年,英国的“阿基米德号”使用了螺旋推进器,那是一个木制的长长的像螺丝钉的螺杆 。开始试验时,它以每小时4海里的航速航行。突然,水中的障碍物碰断了螺杆,只剩了一小截。正当造船工程师史密斯急得不知所措时,这船却意外地加快了速度,达到每小时13海里。这事启发了造船工程师们,他们把长螺杆变成短螺杆,又把短螺杆变成叶片状,便于1845年,制成了英国的“大不列颠号”,它是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桨推进船。
1845年,动力相当的“响尾蛇号”螺旋桨轮船和“爱里克托号”明轮进行了竞赛。英国海军把两艘船的船尾用粗缆绳系起来,让它们各朝相反的方向驶去。“响尾蛇号”的螺旋桨飞快地旋转,“爱里克托号”的明轮猛烈地向后拨水。先是互不相让,但过了一会儿,“响尾蛇号”就把“爱里克托号”拖走了。从此,螺旋桨轮船就取代了明轮。
科学故事大全精选 2
中国人于公元1374年发明了水雷,水雷由熟铁精巧地制成。这水雷比拉巴德献伊丽莎白女王的欧洲最早的水雷制作计划早二个世纪。在1856年,中国人在广州河上抗击英军时也使用了水雷。另外,中国人于公元1103年,中国人发明了烟火,并且最先在庆典和祭祀的仪式上放烟火。公元1187年以前中国人发明了手榴弹(当时多为猎人使用)。中国人于公元1221年以前发明了照明弹。它是软壳,在空中爆炸,像火一样产生颜色。1293年中国人又发明了铁壳炸弹,用铁壳代替软壳以后,炸弹的杀伤力更强了。再者,中国人于公元1230年发明了炸药,在世界上最先利用火药制成炸弹,用于爆破砖石砌筑的防御工事和城墙。欧洲人则到公元1314年才开始使用炸药。
还有,中国人于公元1277年发明了地雷。当时“粪弹”的使用更是地雷而非炸弹。到14世纪中国有了地雷网,即连环雷。中国有一种地雷的触发装置似乎燃发枪的前身,这至少可以追溯到1360年。而欧洲第一支燃发枪直到1547年才出现。
科学故事大全精选 3
阴极射线管
1676年,法国的良卡德在晚上移动水很气压计时,发现了“水银荧光”现象,当气压计中水银振荡时,在托里拆利真空部位会发出闪光。
1705年前后,豪克斯比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得出结论说,只有在部分真空中运动产生摩擦时才会出视荧光。1838年,法拉第改进了实验装置,抽去玻璃中的空气,并以两根黄铜棒作电极分别焊到管子的两端,通电后有光流从阳极射出,阴极也发出微弱的辉光。由于当时所能得到的真空度只有7%。个大气压,所以未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1857年,德国的仪器技工盖斯勒成功地把白金电极装进玻璃管,并得到了万分之一大气压的真空度。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利用“盖斯勒管”研究气体放电时辉光现象会随着磁场的变化而改变其形状。普吕克的学生希托夫进一步把真空度提高到十万分之一个大气压,1869年他发现,如果置物体于阴极和产生荧光的管壁之间,物体就会产生清晰的影子,这表明了射线起源于阴极。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哥尔德斯坦称这种射线为“阴极射线”。希托夫还证明射线是沿直线前进的。
1891年赫兹发现了阴极射线能够穿透金属薄片。此后勒纳德为阴极射线管开了一个0.000265厘米厚铝箔的窗口,把阴极射线引到管外空间,使几厘米远处的荧光屏发出荧光。
1871年,瓦莱发现阴极射线能为磁铁偏转,是带负电的。1878年克鲁克斯得到了百万分之一个大气压的“克鲁克斯管”。他在实验中不仅验证了阴极射线是带电的,还发现阴极射线具有热效应并具有动量。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 1897年向英国皇家学院做了题为《阴极射线》的报告。汤姆逊应用磁性弯曲技术,从测定阴极射线束的曲率半径着手,推导出阴极射线的质荷比,从而证实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子,他命名这种微粒子为“电子”。
阴极射线管最早是作为研究用的仪器。后来被用于示波器上,使复杂的波形得以显示。30年代,被用在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上。今天,它除了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仪器之中,也走入了千家万户,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电视显像管。
科学故事大全精选 4
恒星际光子飞船
宇宙飞船只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即每秒16.7千米,就可以离开太阳系,到别的恒星旅行了。但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它离太阳有4.3光年,差不多有40万亿千米 。如果宇宙飞船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飞行,就要6.34万年才能飞到。所以,科学家根据理论提出建造一种新的运载工具,叫光子飞船。
光子飞船是用光子火箭发动机作动力的。光子火箭发动机类似手电筒,手指一按它的按钮,一股光就射了出去。射出去的光线,就像气体从火箭喷口喷出去一样,也会产生反作用力。如果光线十分强烈,这股力量就会很大。
科学家发现,原子中有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及不带电的中子。另外,在宇宙中还有一种质子是带负电的,叫做反质子;一种电子是带正电的,叫做反电子;还有一种中子和前面所说的中子性质相反,叫做反中子。这些反质子、反电子和反中子,统称为反物质。反物质一旦同正物质接触,两种物质就会全部转化为光。在这种情况下,一克物质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2个小时发出的能量。光子火箭发动机中有这两种物质,所以它可使飞船的速度接近于光速。
光子飞船前面是宇航员的座舱,后面是光子火箭发动机;中间有一层很厚的保护屏,使宇航员不致受到燃料发出的辐射线的伤害。光子火箭发动机很大部分是燃料箱,由一面巨大的凹面反射镜代替喷管。发动机开动的时候,燃料箱中的正物质和反物质被输送到凹面镜前,立刻转化为强烈的光,由凹面镜反射出去,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推动飞船前进。
现在制造光子飞船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例如,目前地球上只有正物质,几乎没有反物质 ;即使找到反物质,又用什么容器储藏呢?如果用正物质做容器,它们一接触立刻就化为光了;两种物质接触不仅产生强烈的光,还会产生极高的温度,会使一切物质顿时变为气体。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又怎样使飞船不被熔化呢?科学家正在不断地探索着。
科学故事大全精选 5
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
1834年,美国有一位叫达文坡特的铁匠,制造了一台用蓄电池供电的小型电动机,可驱动小型车辆在轨道上作短距离行驶。但由于价格昂贵,效率又低,一直使用马拉有轨车。发电机⒚骱螅??9世纪90年代起,有轨电车在欧、美代替了马拉车,并出现在亚、非、南美的许多大城市中。
有轨电车很像火车,也是靠钢铁车轮行驶在铁轨上。为了避免铁轨妨碍其他车辆行驶,将铁轨做成下凹的形状,使它不凸出路面。电车由装在轮轴上的电动机驱动,由架在电线杆上的电线,通过车顶上一根辫子似的集电杆将电源引到车内,开动电车;然后再让电动机流来的电流通过车轮和钢轨流回电厂。
大约从20世纪初起,大多数有轨电车就被无轨电车代替。无轨电车的外形与公共汽车相似,但是,车顶上要装有两根“辫子”,一根辫子从架空电线上引下高压直流电,供电动机驱动车辆,再让它从另外一根辫子里流回到电厂里去。无轨电车保留了有轨电车起动快、操纵方便、污染少等优点,又克服了车在铁轨上行驶,影响路面平整和其他车辆的缺点,在世界各地得到很快发展。
有些国家还把电车的车轮装在车顶上,成为高架电车。但更多的国家是把电车引入地下隧道,这就是地下铁路。不过,地下铁道上的电车不再由集电杆供电,而是直接由两条平行的、彼些之间绝缘的铁轨,向车辆供应高压直流电。无论是高架电车或是地下电车,车辆已不再是单车,而像火车一样,几节车厢结合,由车头带动运行了。
科学故事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