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人生哲理

科学故事汇集集锦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科学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科学故事汇集集锦合集 1

破冰船

为了在冰封的海面上航行,俄国人布里特涅夫将一艘普通的船进行了改装。他将船头做成斜度,使船头不直接碰撞冰块,而像铁铲一样,滑到冰面上去,利用船的重力将冰压碎。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破冰船“驾驶员号”。1864年“驾驶员号”在冰封的芬兰湾进行了成功的航行,从此开辟了破冰航行的历史。

破冰船除了船首往前倾外,船体也比一般的船宽,结构紧固,还装有大马力的发动机,以及调节船首尾吃水压挤冰层的大马力泵站,以便压挤破碎冰层。

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采用原子核能动力装置的“列宁号”破冰船。它可以连续航行两三年不用加“燃料”;它的动力大,可以加厚船体钢板的厚度,增强破冰的能力。

后来苏联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原子破冰船“北极号”。但由于核动力的造价昂贵,运行费用又高,因此这方面的进展目前并不迅速。

科学故事汇集集锦合集 2

空间探测器

为探索和研究天体的运动、起源和演化,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从目测到使用简单工具,人们工作孜孜不倦却始终局限在自力所及那片有限的天区。望远镜的出现及一些实用技术的发展,扩沽巳嗣堑氖右埃?⒓し⒘巳嗣俏?欢细镄鹿鄄馐侄味?┱棺约旱闹腔邸M?毒悼诰恫欢显龃螅?鄄饩?热找嫣岣撸?等跄勘甑闹鹨环⑾旨肮鄄饩嗬氲娜涨魃钤丁???牵?员群棋?藜实挠钪妫?嗣窃诘孛嫔辖邮盏睦醋匀铡⒃隆⑿浅降忍焯宓男畔⒈暇褂邢蕖H嗽煳佬堑某鱿执蚩?送ㄍ?赝馐澜绲暮降溃?谷死喽蕴?粝的诘奶焯褰?兄苯犹讲獬晌?赡堋?br> 空间探测器是对太阳系内月球或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又称探空探测器。它是在人造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飞行距离遥远,其所载设备及技术与人造卫星有所不同:1.长距离飞行中没有精确的控制和导航系统;2.远距离传输数据需增大无线电台发射机功率和天线口径,采用数据压缩、抗干扰和相干接收等技术;3.进行外行星探测时使用空间核电源;4.由于探测目标各异,在结构上采用特殊防护,如在月面或行星表面着陆时要使用着陆支架、行走时要有烧性轮以适应表面的凸凹不平,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要把探测臂伸出探测器体外。以防止自身磁场或辐射的干扰等等。

空间探测器是空间探测系统的空间部分,它与地面的测控站、数据接收站共同组成空间探测系统。空间探测器装有科学仪器,执行空间任务。发射时,空间探测器要获得大干人造卫星的速度,以便脱离地球引力实现深空飞行。在绕飞某个行星时,空间探测器要利用该行星的引力场进行加速,从而连续绕飞多个行星。依据任务的不同,探测方式种类如下:1.从月球或行星近旁飞过作近距离现油2.成为月球或行星的卫星做长期观测;3.在月球或行星表面硬着陆,利用坠毁之前的时刻进行瞬时观测;4在月球或行星表面软着陆,采集样品送回地球研究。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自然成为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1959年1月,苏联向月球发射的“月球”l号是世界上第一个空间探测器,它的飞行开创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内天体的新阶段。

目前,已发射的空间探测器如下:

行星和行星际探测系列中有美国的‘如手”号“旅行者”号、“先驱者”号和前苏联的“火星”号。其中“旅行者”2号除完成观测木星、木星卫星、土星,土星卫星和土星环的任务外,应飞近天王星、海王星,在接近海王星的同时又探测了有关冥王星的情况,获得一些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旅行者”号携带了镀金铜板声像片和金刚石唱针,希望将地球人类的信息带给地外智慧生命。

月球探测系列中有前苏联的‘羽球”号和美国的“阿波罗”号。为实现“阿波罗”登月作准备,美国还发射了“徘徊者”号、“月球轨道环行器”和“勘测者”号等空间探测器,它们的探测成果是‘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的保障。

此外,还有前苏联的“金星”号、美国的“海盗”号和“太阳神”号等空间探测器。

上述各类空间探测器为人类获得了大量有关各行星表面、大气和周围空间及行星际空间的资料,扩展了人类对行星地质、地貌、磁场、辐射带和大气成分以及行星际空间的研究和认识。

科学故事汇集集锦合集 3

云室

云室是1904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发明的,因此也称为“威尔逊云室”。云室是观察微观粒子运动轨迹的仪器,它利用过饱和蒸汽容易围绕离子凝成雾滴的现象达到探测粒子的目的。

云室是一个圆筒或箱状的容器,侧面有片云母窗用于照明光进入和射入粒子,上面有玻璃窗以便观察和摄影,下面有一个活塞,实验时容器充入饱和蒸汽和空气。开始工作时,迅速将活塞向下移动,容器内气体绝热膨胀,温度急剧下降,使气体达到过饱和状态。如果此时有一个粒子进入容器,沿路径产生离子对,每一离子便成为蒸汽的凝结核心,在沿粒子行进的路径上形成一串小液滴2当有光照射时,这些小液滴对光有散射作用,便可通过顶部的玻璃窗观察到白亮的粒子径迹,并且可以用照相机拍摄下来。这些液滴是粒子运动留下来的径迹,根据径迹的长短、浓谈,以及在磁场中的弯曲等,可以分辨出粒子的种类和性质。

1911年,威尔逊又发明了记录a,p等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照相装置。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使用云室发现了质子。

科学故事汇集集锦合集 4

无论是万里无垠的蓝天,还是群星璀燦的夜空,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与渴望。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梦想着能够像飞鸟一样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

1783年6月5日,法国的约瑟夫和艾田?蒙格尔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热气球的飞行表演。该气球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布气球,上升至1800多米的高空,10分钟后降落。此后,法国学术协会邀请蒙格尔费兄弟到首都巴黎进行表演。

这一年的9月19日,巴黎富丽庄严的凡尔赛宫前宽阔的广场上,高高耸立着两根木柱,上面系挂着一个用金色的纸和麻布制成的漂亮的大球,它高17米,形状像一个倒挂的大梨。热气球的发明人蒙格尔费兄弟不断地往灶里添加羊毛和稻草,灶中喷出的股股热浪和浓烟,使大彩球一点儿一点儿地膨胀起来。广场上人群涌动,热闹非凡,连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世和王后也率领满朝文武到场观赏气球升空表演。有史以来首次升空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山羊、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它们被放进热气球下面的吊篮中。不一会儿,美丽的大彩球充满了热气徐徐地升起来,三位乘客也随之飞到450米的高空。飘呀飘呀,8分钟后,气球和吊篮降落在3公里以外的森林里。山羊跳出吊篮,贪婪地吃起绿草;鸭子若无其事地踱着方步,怡然自得;只有可怜的公鸡在气球着陆时被压伤了胸膛,奄奄一息。

成功的飞行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年轻而勇敢的罗泽尔和德尔朗达决定乘坐热气球,承担首次载人空中飞行的重任。

1783年11月21日,睛空万里,阳光明媚,好奇的人们聚集在米也特堡观赏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载人气球飞行表演。

新设计的热气球是一个很耀眼的蓝色和金色相间的大球,上面印有十二宫图和其它图案,它直径为15米,全高为23米,底部安装有载人的围圈。蒙格尔费兄弟紧张而兴奋地往灶里添加着羊毛和稻草。数分钟后,充满浓烟和热气的巨型气球挣脱了系留索,载着两位航空飞行的勇士在欢呼声中冉冉升起。人群变得越来越小了,罗泽尔和德尔朗达从容镇定,向欢乐的人群频频挥手致意。气球升到900米的高空,飞过塞纳河,25分钟后,在9公里外的蒙马尔特安全降落,从而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热气球载人飞行的创举,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从此以后,人们不断乘坐热气球进行飞行尝试。1784年6月,巴黎妇女姬泊夫人和弗伦特先生在法国里昂乘坐热气球升空,她光荣地成为历史上第—位女飞行员。

科学故事汇集集锦合集 5

核磁共振仪

核磁共振仪广泛用于有机物质的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高分子化学以及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等领域。20年来,由于这一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化学领域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 早?92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里就提出了某些校可能有自旋和磁矩。“自旋”一词起源于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绕自身轴线旋转的经典图像。这种运动必然产生角动量和磁偶极矩,因为旋转的电荷相当于一个电流线圈,由经典电磁理论可知它们要产生磁场。当然这样的解释只是比较形象的比拟,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原子核自旋的情况可用自旋量子数1表示。自旋量子数、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有以下关系:

质量数原子序数自旋量子数(I)

奇数奇数或偶数1/2,3/2,5/2……

偶数偶数0

偶数奇数 1, 2, 3……

I>0的原子核在自旋时会产生磁场;I为1/2的核,其电荷分布基球状;而I>1的核,其电荷分布不是球状,因此有磁极矩。

I为0的原子核,没有磁性,因此不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

如果将1不为0的原子核置于强大的磁场中,在强磁场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能级分裂。如果用一个与其能级相适应的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时,就会发生共振吸收,核磁共振的名称就是来源于此。

斯特恩和盖拉赫 1924年在原子束实验中观察到了锂原子和银原子的磁偏转,并测量了未成对电子引起的原子磁矩。

1933年斯特恩等人测量了质子的磁矩。1939年比拉第一次进行了核磁共振的实验。1946年美国的普西尔和布洛赫同时提出质子核磁共振的实验报告。他们首先用核磁共振的方法研究了固体物质、原子核的性质、原子核之间及核周围环境能量交换等问题。为此他们两位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50年代核磁共振方法开始应用于化学领域,1950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普罗克特和虞以NH4NO3水溶液作为氮原子核源,在测定14N的磁矩时,发现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共振信号,从而发现了同一种原子核可随其化学环境的不同吸收能量的共振条件也不同,即核磁共振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这是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形成的磁场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化学位移是鉴别官能团的重要依据。因为化学位移的大小与键的性质和键合的元素种类等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各组原子核之间的磁相互作用构成自旋??自旋耦合。这种作用常常使得化学位移不同的各组原子核在共振吸收图上显示的不是单修而是多重峰,这种情况是由分子中邻近原子核的数目,距离及对称性等因素决定的,因此它有助于揭示整个分子的结构。

由于上述成果高分辨核磁共振仪得以问世。开始测量的核主要是氢核,这是由于它的核磁共振信号较强。随着仪器性能的提高,13C,3lP,15N等的核也能测量,仪器使用的磁场也越来越强。50年代制造出1T特拉斯)磁场,60年代制造出2T的磁场,并利用超导现象制造出汗的超导磁体。7O年代造出8T磁场。现在核磁共振仪已经被应用到从小分子到蛋白质和核酸的各种各样化学系统中。

科学故事汇集集锦合集_精选范文网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科学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科学故事1航天飞机是一种载人的太空飞行器。它的最突出优点在于可以反复使用,因此是空间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突破。它为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太空领域提供了经济实用的工具,所以航天飞机的发明被称为人类通向宇宙之路的又一块里程碑。在航天飞机诞生之前,人类探索太空的工具,不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