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音乐家有哪些经典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音乐家们在自己的成功背后总会有我们不 知的辛酸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音乐家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人生哲理音乐家有哪些经典总结 1

冼星海的故事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_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之后,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之后,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能够自我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音乐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到达了崭新的境界。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状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就应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超多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人生哲理音乐家有哪些经典总结 2

大仲马和瓦格纳

德国大作曲家瓦格纳平时待人傲慢,不大照顾别人的感情。尤其是初次到他家拜访的人,经常是慕名而来,扫兴而归。

客人们总是要在客厅等上很长时间,然后门突然全部打开,瓦格纳出现,好像他是一个国王,必须前呼后拥似的。他还爱穿奇形怪状的中世纪服装,把客人弄得莫名其妙。然后他会解释说,穿这样的服装,是为了作曲时激发灵感。

一次,大仲马也怀着崇拜的心情去拜访他,受到同样的接待后,大仲马耐着性子,谦虚的表达了他对音乐几乎是一无所知,但瓦格纳却毫无笑容,一点也不理会大仲马的打趣。大仲马立即告辞,愤然回家。

瓦格纳到大仲马家回访。他在休息室等了半个多小时,只见大仲马慢吞吞地走了进来,头戴羽毛盔,身穿插着鲜花的睡衣,还带着一只救生圈。

“请原谅我穿着工作服,”大仲马神气地说:“我现在脑子一半在帽子里,一半在长筒靴里,我准备穿上它去设计一段爱情故事。”

人生哲理音乐家有哪些经典总结 3

闻音识人

1707年,亨德尔在不被人知的情况下游历威尼斯。到达后不久,他应私人朋友之邀参加一个蒙面舞会。但亨德尔不擅跳舞,便坐下弹钢琴。正值意大利着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场,当时两人并不相识,但他听过亨德尔非凡的演奏。此时,他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传来,斯卡拉蒂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戴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声喊叫:“啊,魔鬼!魔鬼!那个弹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亨德尔!”斯卡拉蒂说完就冲过去掀掉弹琴人的面罩,果然是亨德尔。从此两人成了极好的朋友。

人生哲理音乐家有哪些经典总结 4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贝多芬从4岁长到了8岁,经过4年的刻苦练习,他的钢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亲也感到满意,于是便让他在音乐院举行了一次独奏音乐会,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亲享受到了儿子成功的喜悦。

17岁的时候,贝多芬来到维也纳,他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拜见了莫扎特,莫扎特给了他一个很难的曲子让他即兴演奏,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说:“你们要注意这个孩子,他将来会惊动全世界的。”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终于在维也纳艺术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正当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他的耳朵患上疾病,后来彻底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个残酷的打击,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打垮贝多芬,他还是靠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在他的《命运交响曲》里,我们都能听到他和命运做斗争的声音。【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

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人生哲理音乐家有哪些经典总结 5

胡梅尔"愚弄"菲尔德

约翰?胡梅尔(1778—1837,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是19世纪初欧洲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在那个时代,胡梅尔的社会地位与贝多芬一样,在欧洲所有的音乐中心,人们都给予他巨大的荣誉和高度的赞扬,但这并没有改变胡梅尔长相一般、其貌不扬的事实。

1822年,胡梅尔随大公夫人一起出访俄国,他受到了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但是在莫斯科热情的款待中,美中不足的是俄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约翰?菲尔德(1782—1837)没有来拜访他。菲尔德是穆齐奥?克莱门蒂(1752—1832,出生于意大利的英国钢琴家与作曲家)的弟子,一个完全俄国化的爱尔兰人。

最后胡梅尔决定:既然菲尔德不来拜访他,就由他拜访菲尔德。因此,他开始寻找菲尔德。他来到菲尔德的住处,看见他正在授课。为了不影响他,他安静地等着。胡梅尔长得粗壮结实、相貌平常,加上不修边幅,看起来就象是一个德国农夫。而菲尔德则举止优雅,风度翩翩。

授课一结束,菲尔德便对胡梅尔说:"先生,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胡梅尔说:"在莫斯科出差时,我听过您的许多演奏。那时我就想结识您,并亲耳聆听您的演奏。我非常喜欢音乐,但是懂得不多。"

菲尔德对这位看起来似乎刚涉猎音乐的乡下人的要求感到好笑,但他还是坐到钢琴前,演奏了几首最能体现自己风格的优美的乐曲。胡梅尔热烈鼓掌表示感谢。接着菲尔德想开个玩笑,就请他所认为的乡下人接替他的演奏。但是胡梅尔声明没有乐谱他从未演奏过,而且以前只是偶而在风琴上演奏。

可是菲尔德一再坚持要求胡梅尔演奏。最后"笨拙"的客人终于坐到了钢琴前,而菲尔德则仰坐在椅子上准备欣赏他的玩笑。他的确欣赏到了,但不是他事先预料的笑话。胡梅尔用菲尔德刚刚弹奏的曲子中的一个主题演绎出一首华丽的集成曲,曲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感情。

菲尔德大吃一惊。他跳起来,抓住胡梅尔的胳膊,先是摇了摇,然后以欧洲人的方式亲切地拥抱他,并叫道:"你不要骗我,你就是胡梅尔,世界上没有谁能像您这样即兴作曲的!"

有了这番互相介绍,两位钢琴家自然很快成了要好的朋友。

人生哲理音乐家有哪些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音乐家们在自己的成功背后总会有我们不 知的辛酸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音乐家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音乐家的故事1有一只驴子老得干不了活,主人不要它了。驴子决定到不莱梅去当一名音乐家。它一路唱着歌-----驴子碰见一只猎狗。猎狗年纪也大了,不能再去打猎。驴子邀请猎狗一同到不莱梅做音乐家。它们一路唱着歌-----途中,它们遇到一只猫。猫的年级也大了,捉不动老鼠了。驴子和猎狗邀请猫一同到不莱梅做音乐家。它们一路唱着歌---经过农场时,它们看见一只公鸡。公鸡的主人要把它做成烤鸡,它很悲伤。驴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