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小知识基础5篇
相关文章
理财小知识基础1
一、支出=收入-储蓄
很多理财意识较强的工薪族,每月领到薪水后,会将日常消费剩余的钱存入银行,这种方法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无计划消费导致每月可以存下的钱多少不一,有时甚至“月光”,如果能将【储蓄=收入-支出】的观念而转变为【支出=收入-储蓄】的观念,每月先将30%的收入用来投资,剩下的钱用于当月消费资金,那么你的小金库里的钱就会越来越多。
二、稳健理财=50%稳守+25%强攻+25%稳攻
待积累了一笔资金后,可以把50%的资金用于常规投资,25%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25%则可以购买较为稳妥的中高收益理财产品,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100%。比如你今年30岁,可承担风险比重就是(100-30)*100%=70%,就是说可以将70%的闲置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剩余的30%进行稳健投资,按此比例配置资产,进行多样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获得收益也会增多。
三、房贷月还款额≤家庭月收入的30%
由于房价的上涨,如今有房一族基本上都会背负房贷。有的家庭每月还贷额将近占了家庭月收入的50%以上,这个压力就会很大了。那么多少才合理呢?一般认为,对于普通家庭来讲,月供最好不要高于月收入的30%,如果有需求,最多上调至40%即可。要是月供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过高,将会给我们和家人带来较大的压力,这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家的生活水平。一般以20%为宜。
四、养老费用=目前年花费*20
待收入和消费情况基本稳定后可以开始准备相当于每年年支出(年收入-年储蓄)20倍的存款,留到自己退休后做日常生活开销费用。
五、家庭理财完美方案:4-3-2-1
家庭资产合理配置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这样的分配比能有效分散风险,帮助家庭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理财小知识基础2
医疗险就更简单了,我们担心没钱看病的问题,就靠它来解决。
关于医疗险,首先要知道它有两种不同类型:津贴型医疗险、费用型医疗险。
津贴型医疗险,是按照住院天数给付的,比如,在投保前约定好保额为200元/天,那么以后住院了,它不管住院花了多少钱,只管住院多少天,如果住院7天,那么可以获得赔偿1400元(200x7)。
费用型医疗险,就是报销医药费的,一般来说是花多少报多少,比买了100万保额的医疗险,虽然保额100万,但是住院只花了3万的话,它是不会按100万赔付的,他会用花的前减轻社保报销,在减去免赔额,费用型医疗险最大的特点就是补偿原则。
简单讲,同一笔住院费用不可以在多家保险公司重复报销。比如,买了两份住院费用医疗险,某次住院花了8000元,如果A公司医疗险报销5000元,B公司医疗险只能报销剩余3000元;如果A公司医疗险报销8000元,那么B公司医疗险就不会报销了。
抓住一个核心点,保险公司的费用型医疗险是不会让你从住院中获利的,如果能重复报销,想想会发生什么?可能就有人会买10份医疗险,1份用来报销,9份用来获利,然后365天都住院去了。
医疗险从保额上来讲,还可以分为高额医疗险、小额医疗险。
高额医疗险,保额很高,通常用来保障巨额医药费的,这样的医疗险一般都有1万免赔额,小病住院用不上它。
小额医疗险保额都比较低,报销门槛也低,一般都是用来保障感冒发烧、阑尾手术等常见小额住院费用的。
买医疗险的理由依然简单:看病贵!
我个人建议先买高额医疗险再考虑小额医疗险,买保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转移自己不能承担的巨大风险。
理财小知识基础3
1
仔细分析这几年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我发现很多投资人比较偏好股票为主的投资标的,虽然中国股市最近两年飙涨数倍,但是一般投资人的获利并不是像媒体说得那么好。以目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再加上中国市场崛起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地处全球消费商品与高科技产业供应链生产基地的中国市场,在人民币将要升值的前提下,企业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必须提高,由此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随之增加。因此,未来投资人要掌握上市公司的营收数字与利润也比以前困难许多,我们从最近某商品获利不如预期,就可以知道在投资开放之后,投资公司与投资人掌握投资契机的难度已经提高了很多。虽然资深投资人对中国股市情有独钟,对中国企业与股市也充满感情,他们认为打开报纸与电视,就能够很轻易地掌握投资标的的相关信息,“那是看得到、听得到的”,而对于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或其他国家的股价指数,不管涨多少跌多少,却只被他们看做是无意义的数字。与投资人有正相关的,他们就觉得那是透明的,否则就有距离感,不熟悉、更不愿接触。“等到挫败,才会感觉心痛”,这是股市低迷不振,散户被套牢后的感触,我建议投资人打开视野,充分吸收海外市场信息,通过不同市场布局,分散风险,并掌握各地市场成长契机,相比之下,更能掌握景气回升时代的获利机会。
盲点二:相信二手传播眼中只有跟风
2
另外,更糟糕的一点是投资人普遍有“跟风情结”,虽然资产配置喊得震天价响,还是有人觉得太过深奥,根本听不懂,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进行配置,我经常遇到对方双手一摊跟我说:“你直接告诉我可以买哪只热门股票就好。”媒体上很多信息只是片断,是不完整的,可投资人眼中却只看到自己相信与想要得到的,对于风险等等其他信息,却有意无意忽略,这也就是为什么银监会严格规范财富管理业务,设下重重门槛,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做好财务分析,要能兼顾投资人的目标以及风险承受度,避免投资人承受无谓风险。建议,不妨将资产分为核心投资的防御部位以及卫星投资的攻击部位,如果投资人真的打算听从小道消息,不妨先从小额付出开始,试试水温,不要全部杀进去。宁可小赚也不要大赔,因为投资不是冒险,务必要保留活路。
盲点三:四处胡乱投资根本不清楚损益
3
还有一类投资人坚信:“捡到篮子里的都是好菜!”我们常见一种“贪心”的投资客,他把投资标的列出来,数十只不同性质的股票琳琅满目,他的逻辑是只要有一只赚到就够了,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哪里有能力、时间与精力了解每一只股票当中的学问呢?而且要把全部的涨跌都计算进来才能反映真正的损益。投资工具虽多,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做,在投资中不断修正步伐,保持居安思危,不论你相信的是什么,只要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并且严格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
盲点四:没有目标搞不清楚自己的投资属性
4
投资人的投资属性,会随着市场的乐观程度而改变,当景气好,他就觉得自己是积极型的;景气不好,他就觉得自己是保守型的。但是我要提醒各位,华尔街有一句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发展,在乐观中消失。”市场上群众的反应将会牵动个体,但往往契机却容易被忽略。投资人务必时常提醒自己,市场景气一直在循环,就算掌握不到短期波段,只要维持计划性的投资,长期来说还是可以赚到合理报酬的,尤其理财这件事情,不要跟别人比较,重点是能否赢过自己贪婪的心,以及坚持投资的原则,以积极中带有稳健的态度操作,便能稳操胜券。画一张财富地图通往财务自由,理财是处理钱的方法,不是要一直赚钱,只有建立自己的投资地图,清楚所在位置与终点站,才不会迷失于人性的弱点当中。投资人如果问自己:“你满意自己的资产状况吗?”年轻人的回答大多是“一切都在掌握中”,反而有资产的中年人会觉得差强人意,两者之间的差别便在于中年人往往更清楚地看到他的投资地图的全貌。建议你不妨也观察看看,为什么在同一家公司的上班族,薪水与职位差不多,但是十几二十年后,有人富有人穷?35岁以下,大家都在积累第一桶金,渐渐地财富就会拉开差距,45岁就可以见分晓!投资步调快狠准的人,人格特质都比较明快,而且不注重包装,比较关心内容,对自己的投资损益也愿意负责任,而且他们的投资逻辑以及地图都非常清楚,这类型的人以45岁以上的男性居多,这证明人生毕竟还是要交点补习费的!可见通过严格贯彻投资计划以及系统辅助,散户投资人还是有希望克服人性弱点与投资盲点,获得充分的财务自由。
理财小知识基础4
如何确立正确的理财观与理财方法: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当成功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把理财当成一种习惯;任何情况下,能不动用积蓄,尽量不去动用这笔钱;全面的理财应该包括现金计划、消费计划、保险计划、投资计划等等;理财要明确目标,且这个目标可量化,具有时效性。
理财小知识基础5
个人理财做预算时可划分为三部分:必要的开支、无关紧要的开支、不必要的开支,对自己的每一笔开支做到心中有数,以后就能分出部分收入作储蓄或投资。
理财小知识基础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