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地理

最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八年级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模板 1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个自治区及甘肃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全区汉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

  2、本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气候以干旱为主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从东部的400mm,往西减到200mm,再到50mm以下。地表植被:由于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原因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上四个方面:★★★

  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因为自西向东,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5、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

  (一)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①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牧业区基地。主要牲畜有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②在全国的地位:肉、奶、皮、毛等占据突出的地位。

  ③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牧场类型

  主要优良畜种

  西北地区

  内蒙古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

  宁夏

  滩 羊

  新疆

  山地牧场

  细毛羊

  青藏地区

  青海

  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藏

  4、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

  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小麦,水稻,甜菜,棉花,瓜果。

  ①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②绿洲农业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绿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也成为当地主要的粮绵基地之一。新疆南部的绿洲盛产长绒棉,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③新疆瓜果特别甜,颜色鲜艳,主要原因是:新疆夏季热量多,降水少,白天光照强,利于瓜果着色,白天光和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新疆瓜果特别甜。

  二、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2、青藏地区的重要农业区是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这三种,也是高原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其中素有“高原之舟”的是牦牛。★★

  3、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人口以藏族为主,该族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布达拉宫和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5、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解放前无公路和现代化桥梁,1951年起,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地区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 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新疆北部因受西北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

  6、“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气东输的起点是: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终点是上海。“西气东输”工程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目的是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发展清洁能源。★★★★

  7、青藏地区有两个显著的自然特征:“高”和“寒”。★★★★

  ①“高”: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植被稀疏,草原荒漠广布。②“寒”:青藏地区因“高”生“寒”,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附录一

  列表分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为主

  盆地、平原与高原、丘

  陵交错

  世界上海拔最

  高的高原

  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特征

  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热量充足,降水

  丰沛

  日照充足,气温

  低

  气温冷热变化剧烈,气候干旱,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太阳辐射强

  主要河流

  黄河、海河、黑龙

  江

  长江、珠江

  长江、黄河、澜

  沧江源头

  塔里木河

  主要矿产

  煤、铁、石油

  有色金属

  钾盐、石油、天

  然气

  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

  水稻、油菜等

  青稞、豌豆等

  小麦、棉花、甜菜

最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模板 2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从身边的疑问开始,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为什么会有昼夜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为什么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宇宙到底有多大?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颜色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得到答案。

2、顺口溜记忆知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贯性,学习时往往会记不住、记不牢。如果利用顺口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南亚地区时,南亚地区的物产主要有棉花、黄麻、甘蔗、花生、茶叶,我们可以利用 “棉麻折花茶”进行记忆。棉代表的是棉花,麻代表的是黄麻,折代表的是甘蔗,花代表的是花生,茶代表的是茶叶。

再比如在学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时,可利用 “原林寂寞”进行记忆。原指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林指

3、学会概括总结,梳理主干知识

初中地理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要学会概括总结梳理主干知识,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是最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我们可用八个字概况其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再比如我国有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这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可概括为:雨热同期。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寂指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寞指的是热带沙漠气候。

4、充分利用地图,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中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同时也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借助地图可以很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那么如何好地图呢?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说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很多都“藏”于地图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地图就是知识的骨架、是知识的脉络,掌握了地图,就能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长期坚持,不仅能发现地理学科的美,更能让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让地理变得更简单。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学习地理光有习惯没有方法是不行的,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这样才能一层一层把复杂的地图拆分开,不会漏掉细节。通常我们在读图、用图的时候会经过:获取信息、分析地图、说明原理三个步骤。

总之,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养成看地图、记地图、画地图、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将所学内容有效地落实在地图上。

最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模板 3

1.地形:西部地区地形包括天山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吐鲁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2.气候: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最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模板 4

  1.地球运动系统

  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考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考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2.人地关系系统

  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新教材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异,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3.区域地理系统

  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新教材的说法更合理。

  4.地理图表系统

  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的重点

  一、高考二轮复习的特点

  高考二轮复习的特点在于,经过了一轮复习以后我们对于所有的课本知识都有了或模糊或清晰的印象,甚至勤奋的同学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能背出来了。比如说,什么是通货膨胀啊,消费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啊,财政的作用是几点啊,市场经济有什么弊端啊,宏观调控有什么手段啊,张口就来。但是你要让他说出来这些知识点处于课本具体什么位置,属于“转方式”还是“调结构”,都有什么联系,在高考中都是怎么考察的,什么样的题才会考到这些知识点,就一问三不知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只是回顾了知识点本身,却没有重视它的框架,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那我们该怎么弥补这些缺陷呢?

  二、高考二轮复习的方法

  不管是二轮复习还是以后的三轮复习,都要回归课本,必须回到课本。怎么回归?二轮的回归和三轮的回归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下面一起来来看看如何回归课本:

  1、复习框架

  我们二轮复习的回归课本,首先说说复习框架。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主义?探索真理的历程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有几个单元,标题分别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几课,每一章节顶部有一个蓝色的框题,还有蓝色字体的标题,分几层,都是什么。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把刚才说的这些框架写出来,一本书一张纸。每天整理出来一些,把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 “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不出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建立联系

  怎么建立起这个联系?怎么才能对整本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首先,我们要把课本知识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稍微有一些语文功底的学生应该能从课本字面意思看出来,不过这个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然后,我们要去总结。比如说,消费者能做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经营者要做的有哪些,做法类的整理出来。然后是意义类,然后是原因类。要自己亲自去总结,才能更有印象。

  为什么要整理这个呢?假设一道题让你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该怎么去做一件事,你整理好了以后,就可以在脑子里回忆一下,整本书涉及政府该怎么做的有哪些:第1课,有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有稳定物价;第3课,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有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有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有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就是说,老师给你提供的是一个复习的角度,要做到复习以后脑子里要清晰地知道每一课有什么知识,才能迅速判断这个知识和2017年高考文综二轮复习重点整理的设问有没有关系,才不会遗漏知识点以致失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重点

  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

  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

  高考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要攻破这类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应在贯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

  三、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

  为大家带来了2017年高考文综二轮复习重点整理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多阅读与高考复习备考相关的内容,这样大家就能在高考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最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模板 5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山区面积广大

⑴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⑵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TAG标签: 地理 知识点

最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八年级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