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初二下册常考知识点经典总结
相关文章
生物学简称生物,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生物知识点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初二下册常考知识点经典总结 1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生物初二下册常考知识点经典总结 2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⑴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运动的产生过程:受刺激收缩,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关节的结构图:如上图
关节软骨作用: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组成
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⑷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⑸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有取食、繁殖、迁徒、防御等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遗传基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第三节 社会行为
⑴特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⑵信息传递:声音、动作、接触、气味
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这种现象就叫通讯.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初二下册常考知识点经典总结 3
人体营养
1、食物中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基本物质,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60%~70%,细胞主要组成成分,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2)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特点:
a最长;
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成分过程。
物理性消化:
牙齿咀嚼、舌搅拌和胃、肠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
通过各种消化酶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营养物质。
a淀粉消化(口腔、小肠),参与酶:唾液淀粉酶,
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消化(胃、小肠):
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参与酶(胃液、胰液、肠液)
c脂肪消化(小肠):消化过程: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吸收:
胃:少量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食物(馊饭菜、发芽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干净。
生物初二下册常考知识点经典总结 4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生物初二下册常考知识点经典总结 5
①根、②茎、③叶, (属于营养器官)
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生物初二下册常考知识点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