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包含哪些参考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初二物理知识点包含哪些参考推荐 1

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初二物理知识点包含哪些参考推荐 2

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

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初二物理知识点包含哪些参考推荐 3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__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初二物理知识点包含哪些参考推荐 4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单位:Pa。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力产生,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产生,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初二物理知识点包含哪些参考推荐 5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3.声音三要素:

音调(声音的高低);

响度(声音的大小);

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光线再说入射光线。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1.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12.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3.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5.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6.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7.凸透镜1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18.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包含哪些参考推荐_精选范文网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