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政治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笔记范文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更多关于八年级政治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2021八年级政治暑假作业答案★

★初中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小结★

★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归纳★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学期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笔记范文总结 1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笔记范文总结 2

第二单元

2.1诚实守信

1、诚实与守信的关系

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内在品德,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内心诚实,对人守信,各种良好品德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

2、诚实的含义:

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3.诚实的表现及作用:

①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问心无愧,而获得精神世界的清朗愉悦。

②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恪守诺言,履行约定,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

4.诚实的重要性

①诚实守信就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个人没有诚信不能立足社会,社会没有诚信不能正常生存发展。

②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品德;

③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④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5.谎言的根源及危害

根源:(为什么人会撒谎?)——说真话对自己不利,说谎对自己有利。

危害:①污染了自己的人格;②使道德底线在心灵中后退;

③谎言是我们在道德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6、诚实不排除必要的沉默,为什么?(即为什么需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我们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不分场合和对象,将不适当的话和盘托出,即使说的是真话,那也不是诚实的要求。

7、诚实需要善意的谎言(为什么)

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已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8、承诺的重要性和不重诺的危害:

重要性:

(1)每一个小小的诺言的兑现,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块石头;

(2)一个人的信用是靠始终一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危害:一诺千金,答应了别人的事却不兑现,给人留下轻诺寡信的印象,就可能对自己的信用造成长期的难以弥补的损害。

2.2平等待人

1、什么是平等精神的要义: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2、人格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3、为什么说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

(2)不平等是落后和愚昧的表现。

(3)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4、如何理解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是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5、造成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

(1)民主的社会制度虽能保障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

(2)天赋上的容貌、智力、体力的差异;后天上的生活环境的不同,个人主观努力程度、机遇等的不同;

(3)社会生活中的财富多寡、社会分工不同、社会资源不同、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年龄、性别等的差别。

6、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的后果:这种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可能成为歧视的根源

7、存在人与人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的意义:使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

8、平等待人的表现: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9、怎样做到平等待人?

(1)、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2)、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要摒除陈腐观念(4)、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歧视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笔记范文总结 3

(1)我国有关制度体现正义

有了正义与正义制度,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了保障,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2)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机遇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3)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①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整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②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持,那么社会必然土崩瓦解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笔记范文总结 4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1、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谈谈你对正义的理解。

①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人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②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③所以,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3、什么是制度?制度的正义性体现在哪里?

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

公平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指定的。每个人都能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到致意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5、正义和正义制度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笔记范文总结 5

1、我国的国家性质: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页第二段)

答: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答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以,属于中国的公民但不属于中国的人民的有:①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P7页)答: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5、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P9页第一段)

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6、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P10—11)答: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7、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答: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TAG标签: 政治 考点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笔记范文总结_精选范文网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