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参考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不断的激励我们要去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参考 1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参考 2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

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参考 3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 伴随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参考 4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参考 5

1、浓缩要点,强化记忆

记忆是理解的仓库,要准确理解概念,必须强化记忆。为了取得记忆效果,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精炼定义,浓缩要点。如,复习催化剂概念时,可以将其浓缩为“一变”和“二不变”。“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浓缩、提炼概念的要点,不仅便于记忆,又能将要点准确“还原”为课本语言。

2、抓住关键,揭示规律

复习化学概念,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最重要的是搞清定义中关键字、词的真正含义,抓了这些,就是抓住了关键,也即复习到位。如复习“溶解度”概念时,应抓住四个关键要素:⑴一定温度下;⑵100g溶剂;⑶饱和状态;⑷溶质质量(单位为“g”)。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又如,在复习“分子”概念时,在抓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和“一种粒子”这两个关键词的同时,还应揭示如下规律:⑴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⑵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⑶分子可以再分,但分割后的粒子不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显然,在抓住关键中揭示规律,不仅有助于理解概念,更能有助于灵活应用概念去判断是非,解决问题。

3、注重比较,准确运用

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复习基本概念的重要环节,复习基本概念时,一般注意比较:⑴在音、形、义方面相近的概念,如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⑵外延部分重合的概念,如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⑶对称的概念,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⑷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如原子与离子;⑸似同实异的概念,如饱和溶液与浓溶液。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一方面可以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概念间差异与联系,以便准确运用。最常用的比较方法是列表法,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之间比较如下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征 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现象 伴随状态、形态变化 伴随光、热产生,颜色变化

结果 表现物理性质 表现化学性质

联系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发生

4、建立网络,理顺关系

化学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复习化学基本概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理顺相关概念关系,也就是对相关概念按一定的从属关系或衍生关系进行系统整理,使之形成网络。

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建立网络图的方法是建立树状图

TAG标签: 化学 复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参考_精选范文网

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常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