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初三化学知识点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8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1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溶液中不一定: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

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

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CaO等。

初三化学知识点2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天然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考点)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一层膜,反应快速停止,无法得到连续气体。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导气管稍微露出橡皮塞。(3)向上排空气法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初三化学知识点3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初三化学知识点4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还有一点要记住紫红色带微弱荧光的是C60分子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MnO2、CuO、Fe3O4、FeS(硫化亚铁)铁粉,C(木炭、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硫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干燥性最高浓度在98%左右),盐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挥发性最高浓度35%左右),硝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4、绿色溶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

5、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6、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7、紫色溶液:石蕊溶液另外扩充一点浅粉色的溶液是硫酸锰氯化锰溶液。注:液态固态O2(淡蓝色)

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NO2

2、黄绿色气体:Cl2

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SO2,HCL气体等大多数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1、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2、蓝色沉淀:Cu(OH)2、CuCO3

3、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4、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5、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1、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

SO2+2KOH==K2SO3+H2O

H2SO3+2KOH==K2SO3+2H2O

SO3+2NaOH==Na2SO4+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2、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H20==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0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1、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2、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Na2O+H2O==2NaOH

BaO+H2O==Ba(OH)2CaO+H2O==Ca(OH)2

3、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初三化学知识点5

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1、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2、还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3、助燃性物质: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4、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5、最轻气体:H2也是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6、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7、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8、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9、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2、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

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3、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4、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5、可燃物燃烧条件:

⑴是可燃物;

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6、灭火的方法:

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

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7、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初三化学知识点5篇_精选范文网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上册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