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8

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1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2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注: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3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4

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六硫四价碳;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5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5篇_精选范文网

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