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1到5课范文集锦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1到5课范文集锦推荐 1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 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 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 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 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 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 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 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 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 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 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隋炀帝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 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 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 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 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 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 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 《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 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 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 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 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 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 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 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 《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 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 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 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 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 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 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 武氏
46.武则天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 科举制度
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 明经科和进士科
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 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
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 唐朝
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力的科目是 进士科中的策问
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 骑马
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 出生门第高低
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 天可汗
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 文成公主
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 才能
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 西藏
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 松赞干布
60.采取“怀柔”政策,用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唐太宗李世民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1到5课范文集锦推荐 2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具体表现:
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
①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为独立的手工工厂。
②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③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煮盐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台湾的熬糖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七年级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材梳理七年级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材梳理。
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和西方同时产生,但发展缓慢,长期不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中国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因而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B、封建国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贬低商人社会地位,并严重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C、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次禁止海外贸易。
⑤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1到5课范文集锦推荐 3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1到5课范文集锦推荐 4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朝的时代特点:
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
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
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
二、重要事件:
1、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
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1到5课范文集锦推荐 5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同一全国。
3、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的国家粮库。
5、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2345)
8、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9、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C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10、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1到5课范文集锦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