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范文经典
相关文章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范文经典 1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范文经典 2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向 中国 大量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 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3、中国近代的第一场战争:1840年,英国 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842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关天培——虎门海战)
4、《南京条约》的内容:割 香港岛 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 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范文经典 3
南朝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缀术》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天文历法
《大明历》510年正式颁行。
机械制造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范文经典 4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3.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4.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4.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6.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7.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
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0.春秋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11.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1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13.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都始于春秋时期。
14.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15.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16.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1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18.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19.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20.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21、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2.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23.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4.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25.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兼爱、非攻)、儒家的孟子(仁政)和荀子(制天命而用之)、道家的庄子(无为而治)、法家的韩非子(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兵家孙武(孙子兵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范文经典 5
1.化整为段背一背。众所周知,复习课最难的就是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文科,它必须建立在牢固的背诵上,如果没有扎实的背诵,即使能力再强,也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诵却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那么,如何在45分钟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呢?首先,应坚决杜绝整堂课布置完背诵任务后,教师就撒手不管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恐怕连10分钟的效率都达不到。其次,我采取把当堂背诵内容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节课的背诵内容把它分为5段,每一段规定学生在5~10分钟内背完,同时在每一时段之前,先有教师或学生将要求背诵的内容加以分析,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完,完成背诵后再由教师或学生互查背诵效果,这样的话就把一节45分钟的无聊背诵课变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时竞赛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复,虽然学生当堂已经完成背诵,但是往往会在背完后出现反复,为巩固记忆效果,在每次背诵下一课的内容时,我往往会给学生5分钟的巩固时间,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现象。
当然除了进行短时背诵,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趣味历史、史学新发现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由于所复习内容相联系的趣味性较强,一两分钟的小讲演可消除其复习一段时间后的疲乏,同时又能再次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2.抓住重点写一写。虽说历史很长,知识点繁杂,但是作为初中历史,结合考试要求与每年热点,仍能抓住一些基础和重点知识,加以整理和精炼后再交给学生,必然会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到头来两头皆空的结局。当然这需要多位老师的共同探讨和研究,为之付出极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现在网络发达可以充分借鉴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当然这一成果可以有老师直接印发给学生,也可让学生进行听写归纳,前者为学生节省了更多的复习背诵时间,后者却可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查漏补缺。在听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记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写或直接不写,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复习状况,让自己的复习效率越来越高,需要背诵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增强它的成功感,并且还可以加强其错别字的训练,尽量避免许多学生会背不会写的现象。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范文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