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生物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最新)精选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初中的学生学习生物首先要知道生物学科的性质,生物是理科当中的文科,因此生物学习的方法就是勤看书,多记忆课本的知识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最新)精选整理 1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人的生殖

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二章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最新)精选整理 2

酵母菌、细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草履虫身体主要结构:表膜、细胞核、细胞质、口沟、收集管,伸缩泡、胞肛,纤毛。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赤潮和水华的危害:单细胞生物与其他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有毒的藻类和蓝细菌释放的毒素过分聚集,会造成水体变坏,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危害渔业生产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最新)精选整理 3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最新)精选整理 4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最新)精选整理 5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 鲸副处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 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 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

  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 “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11、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1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4、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TAG标签: 生物 知识点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最新)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初中的学生学习生物首先要知道生物学科的性质,生物是理科当中的文科,因此生物学习的方法就是勤看书,多记忆课本的知识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