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八个记忆法经典大全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学好地理还是有很多知识需要去记忆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八个记忆法经典大全 1

一、图象记忆法

就是一种以地理图形和图象为主要形式,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多作于记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记忆地名、记忆各种地理事物特点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等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图象的记忆效果要远远高于对概念的记忆。因此,这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例如,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主要有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等,省区名称多,很难记。可以用图象记忆法,在图上长到山西省,明确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再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找出分布规律:它们以山西省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即可记住这些省区的名称,陕西以北是内蒙古、以西是陕西,以南是河南,以东是山东和河北。接着,在图上掌握我国煤炭资源还分布在安徽和江苏省北部,以及边远省区的、贵州、云南、黑龙江。

二、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就是对学习材料进行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的记忆方法。对识记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只有理解了概念和原理,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才能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灵活运用。

例如,如何按顺序记住世界七大储油区呢?我是这样教学生记忆的:先理解发展中国家能源储量丰富,再结合世界七大石油区探明储蛳的比较图,记住前三位都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多的是中东,其次是拉美、非洲;而大多数发达国家能源较少,所以,最后两位是发达国家的,即北美、西欧;最后记住第四、第五分别是俄罗斯、亚洲。这样,就把七大储油按多到少的顺序记住了。

三、分解记忆法

分解记忆法就是把繁杂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便于逐个“歼灭”的一种记忆方法。

如,要记住人口超过1亿的十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单纯死记硬背很难记住,且容易忘记。采用分解记忆法较易掌握,即在熟读这十个国家的基础上分洲分区来记:掌握北美、南美、欧洲、非洲有一个:分别是美国、巴西、俄罗斯、尼日利亚。其余六个国家是亚洲的。亚洲的又可分为三个地区,属东亚的是中国、日本;属东南亚的有印度尼西亚;属南亚的有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再用字头记住前四位国家:中、印、美、印尼。又如目前我国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有37个,也可用分解记忆法,结合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图,掌握特大城市最多的是辽宁省,有四个:即沈阳、鞍山、抚顺、大连;有三个特大城市的是山东省,分别为:淄博、济南、青岛;有二个特大城市的是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台湾;没有特大城市的是海南、广西、、青海、宁夏、安徽等六个省区,其余省区只有一个特大城市,且是其省会中心。

四、表格记忆法

就是把内容容易混淆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列表进行对比而加深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它用精炼醒目的文字,把冗长的文字叙述简化,具有条理清晰,能对比掌握有关地理知识。

例如,世界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可通过列表比较它们的年代,主要标志、主要工业部门和主要工业中心,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五、归纳记忆法

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分类和整理,把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以便记忆的方法。它使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杂乱无章的变得有条不紊。

例如,要记住我国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可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类型多样,分布不均;再记住它们不同的特点,就可以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特点全掌握了。

六、提纲记忆法

就是通过学习材料的分析、总结,列成提纲的形式进行记忆的方法。它便于学生加快识别的速度,又充分利用了学生形象思维、联想能力和视觉记忆的学习心理规律,对课本的某些章、节,或某个知识点,都可以列提纲。

如环境问题的产生,可列提纲如下:

环境问题的产生

自然原因

1、各种自然灾害

2、缺少某些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的化学元素

人为原因

1、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2、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3、城市人口不断膨胀

4、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七、比较记忆法

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类或类似的对象进行分析对比而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比较,阐明知识的共同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认清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特征,突出重点,便于记忆。利用比较记忆的方法须注意:作为比较的对象应该是:1、同等的地理物或现象;2、是已知的;3、是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

例如,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相比较,相同之处:50年代,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60年代后,石油、天然气比重增加,煤炭比重下降;70年代,由于石油提价,煤炭比重又有所增加。不同之处: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仍以煤炭为主。

地理八个记忆法经典大全 2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地理八个记忆法经典大全 3

1直选法 一些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2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3优选法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4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5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6图文转换法 图解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如在做地球运动习题时最好是画出最常见的图来辅助思考、想象,如侧视日照图、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区时计算模板图等。

7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8精确计算与估算法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9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10同意相溶法

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11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12逆向思维法

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或确定。

13分析推理法

对于高考来说,绝大多数试题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这类题目一般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这些试题选项与题干之间知识转换的环节往往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有可能遇到这类试题。此外,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因果推理。

地理八个记忆法经典大全 4

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 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 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进行。

2

抓“原理”重“理解”

从 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

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 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 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

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3

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 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4

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

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 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5

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

(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

(3)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

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6

抓“一般”推“特殊”

“一 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 应的结论。

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化分为五带。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

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 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

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7

抓“对比”找“异同”

在 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 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

8

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1. 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2.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3.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 垂直气温的计算。

5.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 昼夜长短的计算。

8.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9

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要求:

1.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10

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

(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

(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

地理八个记忆法经典大全 5

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如: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内蒙 古自治区像展翅飞翔的老鹰,吉林省大致呈三角形,辽宁省像个大逗号,山东省像攥起右手伸开拇指的拳头,山西省江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像 张兔子皮,台湾省似纺锤,海南省似菠萝,广东省似象头,广西似树叶,青海省像兔子,西藏像蹬山鞋,新疆像朝西的牛头,甘肃像哑铃,陕西省像跪佣,云南省像 开屏的孔雀,湖北省像警察的大盖帽,湖南江西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

TAG标签: 方法 经验 技巧

地理八个记忆法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学好地理还是有很多知识需要去记忆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字头记忆法【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二、综合法【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三、用地图学地理法【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