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模板
相关文章
地理学属于理科,不仅具有其他理科所具备的理论性、重符号表达的特点,同时具备文科的描述性。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模板 1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2.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1) 环境污染:水、大气(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酸雨、气候变化)、土、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海洋污染
(2) 生态破坏: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湿地)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
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资源普查:矿产、生物、水资源。
环境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
特点和优点
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2.在定位导航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作用
3.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
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信息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环境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规划。
4.数字地球的基本含义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1)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2)地理信息系统
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模板 2
危害: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牲畜冻死饿死、野生动植物死亡。
暴雪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洪灾、滑坡、泥石流。
雪灾后洪灾的原因: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地形坡度大,山地河流水流急。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模板 3
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模板 4
(1)热带雨林气候并不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澳大利亚东北部、南回归线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赤道地区并不都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模板 5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骨架 )。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多山 )的国家,(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
6、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地方是( 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 尼泊尔)交界处,海拔( 8844.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 南北温差大),夏季( 普遍高温)。
2、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 0℃ )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50 ℃ )。
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 普遍高温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上。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 ),最热的地方( x疆的吐鲁番 )。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 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火烧寮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托克逊)。
8、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 干湿状况 )。
9、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 干旱 )。
10、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 半湿润)、(干旱)、和( 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东南部以( 湿润 )、( 半湿润 )为主,西北部以( 干旱)、(半干旱 )区为主。
1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和( 季风气候显著 )两个主要特征。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和(地形)等。
14、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 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15、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 高原山地 )气候。
第三节河流
1、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大多数河流自( 西 )向( 东 )流,最后注入( 太平洋 )。
2、在x疆北部,(额尔齐斯河 )向北流入( 北冰洋 )。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外流河 )。
3、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内流河)。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 水文特征 )。
5、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运河 ),全长( 1800 )千米。
6、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 ),全长( 6300千米 ),是我国长度( 最长 )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 最广 )的河流,还是我国( 水量 )最大的河流。
7、长江是我国巨大的( 水能宝库 )。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上游 )河段。人们还把长江称为( 黄金水道 )。
8、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 川江 )和“九曲回肠”的( 荆江)。
9、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 )。
10、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巴颜喀拉山脉 ),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 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1、黄河(含沙 )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 凌汛 )。
12、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 宁夏 )平原和( 河套 )平原。13、黄河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坎,黄河成为( 地上河 )。
14、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在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 )。
15、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 河口 )、( 桃花峪 )。
16、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 )、( 湖口 )
第四节自然灾害
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等。
3、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等灾害。
4、地质灾害主要有( 地震 )、(滑坡 )、( 泥石流 )等灾害。
5、( 山区 )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6、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 复杂多样 ),自然灾害( 种类 )多、(分布 )广。
7、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
8、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华北地区 )。
9、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 南方地区 )。
10、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 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