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经典模板
相关文章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比如一条大河, 要靠很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经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经典模板 1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o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着名。
3、歌剧的辉煌成就: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
(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2)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
(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3、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产生:
①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
②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③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④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2、成熟: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3)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3、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
①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
③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
④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运用: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4、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经典模板 2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经典模板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第1课相同)
落实课标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
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
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
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
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有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网络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环境;
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
6、科技条件: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①4个思想要点:仁政学说——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②评价: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①4个思想要点:“明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治国思想;民水君舟思想。②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子和墨家
1、墨子的8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上天、节用、节葬。
2、评价: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取征引;战国之后趋于没落。
四.庄子和道家
1、3个思想要点:①哲学观点:齐物(任何事物本质相同);②人生态度:逍遥(旁观、超然,无所恃);③天人关系:不相胜(人必然顺从自然)。
2、评价:①不仅在思想具有重要贡献,在文学和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②他的寓言和散文蕴含哲理,具有神奇浪漫风格,对后世文风有深远影响。
五.韩非和法家
1、5个思想要点:①法、术、势相结合;②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③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今必胜古;④主张变法革新;⑤以法为本,主张法治。
2、影响:①韩非的主张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②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吴起:文德与武备兼重的战略思想
2、孙膑:①强调把握战争规律,取得桂陵之战胜利;②重视人的作用;③创造利己形势;④著有《孙膑兵法》,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七、“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
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后世思想文化的基础,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础,法家变革的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因而,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断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经典模板 4
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道:
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 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字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
1. 《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 《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它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知道:
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全国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3.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似而得名。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理解: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为世界文明奇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也古代埃及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道:
1. 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 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3. 佛教迅速得到传播,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__、伊斯兰教)
理解:
1. 印度种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种姓在理论上都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有不同。
2. 佛教创立和传播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伴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早期佛教提倡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到锡兰(斯里兰卡)、东南亚、中亚、波斯、希腊、埃及等地传播佛教,使之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知道:
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理解:
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1.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野外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2.玛雅人在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的文化遗产,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知道:
1.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理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要大一些,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
2. 古代城邦制度的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为基本特征。
3.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4.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发展和全盛的简况: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标100多年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步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1)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内容P26页)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公元前程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P26页)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3)希波战争之后,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补充调整(内容P27页),保证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政治,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理解: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和时代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但雅典民主政治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和外邦人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知道:
1. 《荷马史诗》仅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它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
2. 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结构造型为基本特点。
雅典卫城中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3. 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上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饿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及其《历史》(叙事体,希波战争)为标志的。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知道:
1. 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2. 罗马从建国初期开始平民一直为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与氏族贵族进行长期斗争。结果,平民相继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落。
3.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
4. 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5.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6.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知道:
1.“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2.“公民法”概念: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的法规和文献。被统称为“公民法”。
3. “万民法”概念:从公元前4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开始,直至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
4.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步消失,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理解:
罗马法体系的历史价值和局限: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经典模板 5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经典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