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历史故事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推荐 1

努尔哈赤的妻子到底有多少?搞不清楚,从文献记载来说,他有十六个妻子,《清史稿·后妃传》说是有十四个妻子。我们查了一下,实际上根据文献的记载,他有十六个妻子,这十六个女人,同宫廷斗争密切相关的有五位:

一,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佟佳氏是努尔哈赤的原配夫妻,佟佳氏是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努尔哈赤他19岁分家,这个时候就和佟佳氏结婚,时间是万历五年,1577年。结婚以后就生了一个女儿叫东果格格,后来嫁给开国五大臣之一何和礼,之后就生了长子叫褚英,随后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叫代善,代善出生的时间是万历11年,1583年,比他大哥小3岁。佟佳氏自己没有卷入宫廷斗争,但是他的这两个儿子完全卷到宫廷斗争里头了,因为佟佳氏死得早,哪年死的没有明确记载,估计是在生了代善之后不久就故去了。

二,富察氏,名衮代。富察氏原来结过婚,嫁给努尔哈赤的堂兄叫威准。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叫阿兰泰珠,老二叫充善,老三叫昂阿拉,生了第三个儿子之后,威准就死了,于是富察氏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哪年嫁的?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有一条,富察氏衮代生他第三个儿子的时候,是万历十三年,嫁给努尔哈赤之后,生了个儿子叫莽古尔泰,是万历十五年,所以,推断她可能是在万历十四年嫁给了努尔哈赤。这件事情清朝的所有官书,讳莫如深。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之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莽古尔泰,一个叫德格类,还生了一个女儿叫莽古济格格,这个莽古尔泰和莽古济格格牵扯到宫廷斗争,所以富察氏衮代总共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同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三、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那拉氏有一段故事,努尔哈赤起兵之前有一段时间是落难。落难的时候就逃到了叶赫部,叶赫部的贝勒叫杨吉砮看着努尔哈赤这个人不平凡,很器重他,说我有一个小的女儿长大之后可以嫁给你。努尔哈赤说,你有更大的女儿为什么不把她嫁给我,为什么把这小女儿嫁给我,他说我告诉你,我这小女儿是非常贤惠,长得又不错,我把她长大之后嫁给你,努尔哈赤就同意了,后来这个杨吉砮就派了人把努尔哈赤送回了他的老家。这个杨吉砮,后来被明朝的辽东总兵叫李成梁设了一个计,叫“市圈计”给杀了,就是诱使他进行贸易,入了市之后门都关了,完了借茬儿就把杨吉砮杀了。杨吉砮被杀了之后,他这个儿子叫纳林布禄,纳林布禄和建州一直是有不共戴天之仇。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曾经有九部联军打建州,结果九部联军战败了,他这个头儿就是布斋,被建州的额亦都给杀了。有的书记载说杀了之后,就把叶赫这贝勒一刀劈成两半,一半留在建州,留在努尔哈赤那儿,那一半你可以拉回叶赫,所以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杨吉砮死了,他的儿子纳林布禄,就把他的这个妹妹送给努尔哈赤出嫁,这年孟古哲哲是14岁,嫁了之后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就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皇太极。又过了十年,就是皇太极10岁的时候,叶赫那拉氏病重,就想要见她的母亲,努尔哈赤就派人通知纳林布禄说想见她母亲,叶赫贝勒不同意,因为两部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叶赫那拉氏就含着悲痛离开了人世。叶赫那拉氏自己没有卷入这场宫廷斗争,但是她的儿子成为这场宫廷斗争的核心人物之一。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推荐 2

孙中山的幽默趣事

有一次,孙中山在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讲民族主义。礼堂不大,听的人很多,天气又热一些,听着听着有人要入睡。这时,孙中山便穿插一个故事说:“那年我在香港读书时,看见许多苦力工人聚在一起谈得很起劲,有人哈哈大笑。我觉得奇怪,便上前问一下。有一个苦力说:”后生哥!读书好了,知道我们的事于你无益。‘又一个告诉我:我们当中一个行家,辛辛苦苦地积蓄了5 块钱,买一张马票,牢牢记住那上面的号码,把它藏在日常用来挑东西的竹杠里。等到开奖,竟真的中了头奖,他欢喜万分,以为领奖后可以买洋房、做生意,这一生再也不用这根挑东西的杠子过生活了,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说,连那那张马票也一齐丢了。因为钱没到手先丢了竹杠,结果是空欢喜一场。“

说到这儿,大家听得入迷,禁不住笑了起来。孙中山接着归到本题:“对于我们大家,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千万不能丢啊!”

孙中山就是运用这种生动风趣的谈吐宣传革命道理唤起民众,深受群众的欢迎。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推荐 3

田儋——自立齐王,攻取齐国故地  颇得人心

田儋是战国时期齐国国君田氏的族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齐国后,田儋与堂弟田荣、田横移居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他们在当地势力雄厚,家族强盛,颇能博得人心。

自立齐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举兵起义,自称楚王,建立张楚政权。陈胜派遣将领周市带兵夺取并平定魏地,继而向东打到狄县,狄县闭城固守。田儋假意将他的奴仆捆绑起来,让一伙年轻人跟着来到县衙门,想要进见县令,报请准许杀死奴仆。待见到狄县县令时,田儋趁势击杀他,随后召集有声望有权势的官吏和青年说:“各地诸侯都反叛秦朝自立为王,齐国是古时候就受封建立的国家。而我田儋,是齐王田氏族人,应当为齐王。”于是田儋自立为齐王,并派兵攻打周市。周市的军队撤走后,田儋随即率军向东攻取、平定原齐国的土地。

兵败被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秦朝将领章邯率军打败陈胜后,随即进军在临济围攻魏王魏咎,情况紧急,魏咎派周市出临济城,向齐、楚两国求援。田儋和楚将项它率军跟随周市援救魏国。章邯便在夜间让兵马口中衔枚,趁夜幕的掩护进行偷袭,在临济城下大败齐、魏援军,杀死田儋和周市。 田儋的堂弟田荣收集田儋的余部向东逃跑到东阿。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推荐 4

祖丁——中国商朝第16任君主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名新,中国商朝第16任君主。祖辛之子,前任君主沃甲之侄,盘庚之父。《竹书纪年》称祖丁定都于庇。《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32年。死后由堂弟南庚继位。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中国商朝第17位君主。商王祖辛之子,前任国王沃甲之侄,盘庚之父。根据《竹书纪年》,定都于庇(今河北省邢台市),共在位九年(一说32年),死后由商王沃甲之子南庚即位。谥号“商庄王”。

雍己——中国商朝君主之一

雍己:姓子,名密,中国商朝君主之一。前任君王太庚之子,小甲之弟、太戊之兄。继小甲之后为国君。据甲骨文周祭卜辞,断定他定都于亳。雍己在位时荒废政事,导致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其弟太戊即位。《太平御览》引《史记》、今本《竹书纪年》雍己在位12年,《资治通鉴外纪》及《通志》则说在位17年。

雍己即位时,荒废政事,昏庸无能。各诸侯的势力日趋膨胀,商王室的权利有所削弱,以致于“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诸侯看不起商王朝,不来进贡。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推荐 5

清朝的文字狱经典案例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文网甚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而在封建社会中,清朝文字狱更是空前绝后。在清朝历史上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先后发生了数十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狱。

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的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大的像几十本的专着、诗文集,小的则一篇短文、一首诗、一封信,甚至一字半句的言语,不管是自己作的,还是抄别人的,甚至是从古人那里抄来的,都可以作为文字狱的罪证。文字自然是出自文人之手,所以可以说文字狱是专门对付文人的“特刑庭”,是封建帝王进行政治镇压、钳制思想以巩固封建独裁统治的手段。

清朝最早发生的较大的文字狱,是康熙时期时的庄廷鑨《明史》案。庄廷鑨从明朝宰相朱国桢的后人那里,买来一部《明史》中《列朝诸臣传》稿本。朱国桢的《明史》已刊行于世,《列朝诸臣传》是未刊部分。庄廷鑨将它和自己所补的崇祯朝历史,用自己的名字刊刻。他所补的崇祯朝历史,对满人有攻击之辞。公元1663年,被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当时庄廷鑨已死,结果被刨棺焚尸。他的弟弟廷钺被杀;为庄书作序的李令哲和他的四个儿子也都被杀。

南浔镇有个大富翁朱佑明,和吴之荣有私仇,吴之荣就嫁祸给他,说庄书序中所称“旧史朱氏”是指朱佑明,结果朱佑明和他的五个儿子也都被处决。此外,牵涉此案的一些官吏和书商、刻工、列名书中的人等等,有的罢官充军,有的处死,这个案子一共处死七十余人。

文字狱的处理是非常残酷的,逮捕、受审、抄家、坐牢,判刑极重,至少是终身监禁,流放边远,充军为奴,大多数是杀头凌迟,已死的人,就开棺戮尸。而且一人得罪,株连甚广,近亲家属,不管是否知情,即使是目不识丁,也一概“从坐”。作者犯了罪,写序、跋、题诗、题签之人都有罪,所有与刻印、买卖、赠送书籍有关的人,也都有罪。地方官有牵连的自然有罪,没有牵连的也犯了“失察”罪。总之,一个案件的罪犯,常常是百十成群。而告发的人,如庄案中的吴之荣,本来是一个罢官知县,竟被起用,一帆风顺,官至右佥都,朱佑明的财产,也都归他所有。从此形成以检举揭发作为猎官敲门砖,有仇隙的利用文字狱来陷人于死地的恶劣风气。

康熙时期的另一次着名的文字狱是《南山集》狱,又称戴名世狱。戴名世着有《南山集》,书中采用了桐城方孝标《滇黔纪闻》一书的材料,对南明诸王朝颇发感慨,寄以同情,并书南明桂王永历年号。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奏戴名世为书狂悖,结果戴名世被斩。此案根据原来刑部的判决,牵连三百多人,但康熙帝对汉族文人实行怀柔政策,所以只处斩了戴名世一人。

雍正时期的文字狱,带有明显的借题发挥的特点。如汪景祺、查嗣庭、谢济世、陆生枬等人,因与雍正的反对派有些瓜葛,雍正就借机在他们的文字中找毛病,下狱处死。

汪景祺是年羹尧的纪室(文书),着有《西征随笔》。年羹尧获罪以后,《西征随笔》也被扣上“讥讪圣祖,大逆不道”的罪名,汪景祺被处死。

查嗣庭是隆科多之党。隆科多获罪后,查被参。罪名是任江西考官时,所出题目有心怀怨望,讽刺时事之意。又查抄出他的两本日记,说其中“悖乱荒.唐、怨诽捏造”之语甚多。查在狱中死去,被戮尸枭首,其子坐死,家属流放。

谢济世曾注《大学》。公元1729年以毁谤程朱罪被参。雍正帝更指出《大学》内“见贤而不能举”两节注文,是借以抒发怨望诽谤之私。但结果没有处死谢济世,饶他一命,罚他去当苦差,受些折磨,就算很宽大了。

陆生枬写了《通鉴论》十七篇被参,罪名是“非议朝政”。雍正皇帝因为《通鉴论》中对君王专制有所攻击,十分恼怒,大骂陆生枬“狂肆逆恶”,为“天下所不容”,把他杀死。

到了乾隆时,文字狱可以说达到极峰。不仅次数频繁,处罚也极为严酷。篇书行文,稍有不当,即被指摘获罪。

公元1755年的胡中藻诗狱,是乾隆朝较大的一次文字狱。胡中藻是鄂尔泰的门生。乾隆帝对鄂尔泰、张廷玉两人在朝中结党营私,权势过大极为忌恨,于是兴起胡中藻狱,借题发挥以打击鄂、张朋党。胡中藻着有《坚磨生诗钞》,乾隆指摘诗中“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诗中“与一世争在丑夷”、“斯文欲被蛮”等句,因有“夷”、“蛮”字样,被指责为诋骂满人。又:“虽然北风好,难用可如何?”“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间,不能一黍阔”等诗,则扣以南北分提,别有用心之罪。结果胡中藻被杀,鄂尔泰撤出贤良祠。

公元1778年,有徐述夔狱。徐述夔着有《一柱楼诗》,其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等句,徐述夔和儿子怀祖戮尸,孙及校对人都处死。着名诗人沈德潜,因其《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也被剖棺戮尸。

公元1779年,又有冯王孙、沈大绶、石卓槐、祝庭铮等狱。冯王孙着有《五经简咏》一书,因其中有“飞龙大人见,亢悔更何年?”之语,说他想反清复明,凌迟处死,子坐死,家属发遣为奴。沈大绶刻《硕果录》、《介寿辞》二书,死后,其子荣英呈首,自称内有悖逆语。结果大绶戮尸,荣英仍被斩决,兄弟子侄坐斩者九人,家属发遣为奴。石卓槐着《芥园诗钞》,内有“大道日以没,谁与相维持”等句,凌迟处死,家属发遣为奴。祝庭铮着《续三字经》,内有“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等语,开棺戮尸,孙五人坐斩。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极为频繁,不胜枚举。其中大都是牵强附会,任意解释,其荒谬程度,简直难以想象。如山西王尔扬,为李范作墓志,于“考”字上用一“皇”字,不学无术的地方官见了大惊,认为大逆不道。

他们一方面想争取多搞几个,染红自己的顶子;一方面也确实怕朝廷说他们“失察事小,隐讳事大”,不但丢官,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所以赶忙上奏朝廷,准备再兴大狱。其实“皇考”意即“先父”,古文里常这样使用,并无悖逆的意思。乾隆也觉得这样就兴狱问罪,去抓一个乡下的土老头儿,不值得一干。所以把地方官训斥一通,算是了事。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清朝的文字狱可算是达于极峰。这一封建专制独裁政治,造成了政治局面和学术思想的沉寂窒息。在沉寂窒息的无声处,隐伏着一触即发的社会危机。清王朝由盛至衰,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但大兴文字狱这种加深臣民不满,对朝廷产生巨大离心力的严酷政策,也是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TAG标签: 历史 复习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历史故事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不欺暗室】故事的主人公:蘧伯玉,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现河南卫辉)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不欺暗室】出自哪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