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知识总结经典
相关文章
直到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它是在经过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接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上册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总结经典 1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派别、影响)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张、评价、影响)
(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主张、措施、影响)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集权。影响:加强了-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
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
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总结经典 2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我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2个班,共计9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6、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总结经典 3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_,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o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着名。
3、歌剧的辉煌成就: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
(3)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4)19世纪中后期,_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
(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3、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产生:①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②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③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④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2、成熟: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3)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3、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①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③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④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运用: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4、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总结经典 4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③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④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
⑤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
②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
二、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
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
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
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总结经典 5
一、背景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3、资本条件:大机器生产以及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4、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突破性的进展。
5、市场条件: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二、主要成就
(一)最突出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
1、发明: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2、影响:(1)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2)产生新兴工业——电力工业。(3)有利净化工业环境。
(二)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1、发明:(1)70、80年代出现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2)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3)德国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4)飞机。
2、影响:(1)缩短原料、商品运转周期。(2)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3)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化工业的产生。
(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发明:(1)19世纪7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2)90年代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2、影响: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方便.世界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1、发明、发现:(1)从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2)1867年诺贝尔炸药;(3)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2、影响:大大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应用.
三、特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数国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四、影响
一、对发生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生产力极大发展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晚期
2、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发展;2、自由竞争推动。
3、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4、形式:卡特尔、辛迪加(主要在流通领域)、托拉斯(突出生产领域)
5、认识(1)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四)形成垄断国家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强对外侵略扩张。
(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二、对国际格局
(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性加剧
三、对社会主义运动
(一)合法斗争为主
(二)列宁主义诞生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总结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