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集锦
相关文章
高二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一年,除了要把高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应用到高二的学习之上,还得把高二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吸收和掌握,为高三复习打好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集锦 1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集锦 2
1、发展:
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
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
2、影响:
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
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广 东 高 考 在 线 微 信 平 台 整 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集锦 3
第7课 启蒙运
【知识梳理】
、理性代
1. 背景:
(l) 自科取进展 , 挑战教权威
(2)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教压迫
2.概况:
(l) 始:17世纪英现早期启蒙思想
(2) 高潮:18世纪叶推启蒙运进入高潮涌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批启蒙思想家
(3) 扩展:传播德意志等其家启蒙运进步发展
3. 核:理性, 即主张自思考, 否定切外权威
4. 内容:呼唤用理性阳光驱散现实黑暗抨击主教权威迷信, 反专制愚昧, 提倡科、自由平等
5.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发场反封建思想解放运
二、启蒙思想家
(1) 伏尔泰--启蒙运领袖
①反主教君主专制, 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提倡赋权主张律面前平等
③代表作《哲通信》《路易十四代》等
(2) 孟德斯鸠
①反君主专制, 提三权立说
②认家律能违背理性
③代表作《论精神》
(3) 卢梭
①阐述赋权民主权思想
②认类平等根源财产私
③代表作《社契约论》
三、启蒙运扩展
(1) 物:德意志著名哲家康德, 总结启蒙思想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2) 主张:①认启蒙运核应该自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重要性, 提, 达任何目工具
③主权属于民, 要自由要自律, 自由平等能律范围内
四、启蒙运影响
(l) 欧洲:①进步解放思想, 冲击着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②革命做充思想员
(2) 世界:①鼓舞殖民半殖民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②启蒙思想追求解放精神武器
【习探究】启蒙运文艺复兴文主义思想哪些发展?
(1) 批判象看, 由主教神世界观扩展整黑暗世纪
(2) 涉及领域看, 由文、艺术领域扩展宗教、哲、经济、科、史、文、美等领域各面
(3) 批判形式看, 摆脱文艺复兴宗教外衣, 提倡理性思考判断
(4) 思想特点看, 再承认外界任何权威, 理性作判断非唯标准, 高举民主、科旗, 解放全类宣传理性真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集锦 4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集锦 5
1
相对论
1、背景:19C,科学进步愈发显示出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2、时间:20C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3、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论原理
4、影响:
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
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③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④是核开发的理论基础
2
量子理论
1、发展:
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
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
2、影响:
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
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3
电脑和网络
1、时间:
20C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
20C60N美国诞生网络技术
2、意义: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4
生命的奥秘
1、20C70N 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93年 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投放市场
1990年 “登月计划”的国际扔了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我国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
1997年 克隆实验成功
5
登上太空
1、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苏联 “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加加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登月飞船发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2、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6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1、内容: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意义: 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成功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发展高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环境
(二)东方魔稻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
意义:
1、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2、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战略计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 年 “银河–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意义: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飞船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
1、意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2、前提条件
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发展科技的历史意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③增强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
7
新中国的教育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二)义务教育
1、含义: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8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
①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
②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
③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
④“三下乡”活动
⑤频繁与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