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必考知识点概括参考推荐
相关文章
在这个高二阶段你要学会,如何把高二的知识和技能熟练的掌握在自己的脑海里,是高二一学年里需要努力的方向。否则当你进入高三的时候,就会因知识没有掌握好而给你的高三紧张备考带来麻烦。小编整理高二历史的相关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历史月考必考知识点概括参考推荐 1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③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④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
⑤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
②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
二、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
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_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
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
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高二历史月考必考知识点概括参考推荐 2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代表作有: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
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高二历史月考必考知识点概括参考推荐 3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派别、影响)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张、评价、影响)
(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主张、措施、影响)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_集权。影响:加强了_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_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_、“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
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
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_,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高二历史月考必考知识点概括参考推荐 4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区别影响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高二历史月考必考知识点概括参考推荐 5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二历史月考必考知识点概括参考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