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辅导

最新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论语》是语文中的名著,是必学内容。同时《论语》也是语文阅读考查范围内的重要考点。近年来,高考真题中《论语》已经多次被考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最新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1

词类活用

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④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

⑾骇:川泽纡其骇瞩(使动使……吃惊)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省略句: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3)倒装句: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

相关成语

胜友如云

【拼音】:shèng yǒu rú yún

【解释】: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人杰地灵

【拼音】:rénjiédìlíng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高朋满座

【拼音】:gāo péng mǎn zuò

【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宾客很多。

腾蛟起凤

【拼音】:téng jiāo qǐ fèng

【解释】: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物华天宝

【拼音】:wù huá tiān bǎo

【解释】: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钟鸣鼎食

【拼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

逸兴遄飞

【拼音】:yì xìng chuán fēi

【解释】: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天高地迥

【拼音】:tiāngāodìjiǒng

【解释】: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萍水相逢

【拼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命途多舛

【拼音】:mìng tú duō chuǎn

【解释】: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老当益壮

【拼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释】: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一介书生

【拼音】:yī jiè shū shēng

【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拼音】: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fēi wǎn

【解释】: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文言语法

1、通假字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

2、古今异义

一介书生 古义:量词,个 今义:介绍,介于

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屁

时维九月 古义:在 今义: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俨骖騑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没有钱,穷困。

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式。

阮籍猖狂 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肆无忌惮。

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3、一词多义

故: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

尽:

(1)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 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 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 尽:完,尽头。

属: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属:在。

即:

(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 即:就

(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即:则。

最新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2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

树木类

送别、留恋、伤感;离别;故乡;飘忽不定、遣愁。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戴叔伦《堤上柳》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桑梓

故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柳宗元《闻黄鹂》

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板桥《竹石》

花卉类

丁香

美丽;高洁;忧郁;恋情;人生感慨。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梅花

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莲花

美和爱;人生美好的理想与愿望;高贵人格品质的追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桃花

象征美人;文人身世感慨,隐名与求仙理想寄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禅瑞;君子;爱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李白《古风》

草叶类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禾黍

黍离之悲(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衣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许浑《金陵怀古》

红豆

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纳兰容若《浣溪沙》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晏几道《思远人》

飞禽类

鸿雁

书信。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王勃《寒夜思友》

刚劲、自由、理想和抱负;失去自由的苦闷。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鹧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沙鸥

豪迈、壮志;淡泊、归隐;飘零、伤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燕子

神鸟;离别;落魄;怀古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青鸟

信使。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最新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3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推荐: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gt;>>返回目录

最新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4

常见考点

(一)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4.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5.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1.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2.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②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最新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5

文学常识

1.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 霑 ,字 梦阮 ,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 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 、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2.《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

3.海明威,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勇气 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4.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诗仙” 之称。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 豪放飘逸 ,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 齐名,人称“李杜”。杜甫 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5.杜甫(712~770)字 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杜拾遗 、 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以古体、律诗见长,诗风沉郁顿挫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其诗被誉为 诗史 ,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三吏为《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 现实主义 诗人,字 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白居易与 元稹 并称“元白”。

7.李商隐,唐代诗人。字玉山,号玉溪生。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作品大多具有 朦胧晦涩 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8.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全书共7 篇。

9.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 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10.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代表作品: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过秦论》选自《新书》。《过秦论》原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

11.韩愈,字 退之 ,中唐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吏部,又称 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是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2.巴尔扎克, 法 国 19 世纪伟大的 现实主义 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如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该巨 著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该著作“提供了一部 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TAG标签: 语文 知识点

最新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论语》是语文中的名著,是必学内容。同时《论语》也是语文阅读考查范围内的重要考点。近年来,高考真题中《论语》已经多次被考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