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模板
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侧重于考验记忆类的知识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模板 1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 垂直海温的变化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 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2) 海水盐度
A 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 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 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模板 2
1.判断南北极
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模板 3
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平原地形;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丘陵地形; 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相对高度=绝对高度之差即H相=H甲-H乙
有关陡崖的高度计算
陡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中,值为y,最小值为x,等高距为h。则: x-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x y≤顶部绝对高度(海拔)
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则: (n-1)?h≤相对高度<(n+1)?h
判断坡度大小:
同幅图: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不同幅图: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大小
赤道半径: 6378 千米 极半径: 6357 千米 均半径: 6371 千米 赤道周长: 4万 千米
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模板 4
考点分析
水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4分;
15年28题、29(2)考查:湖泊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水利工程建设,水文特征;
14年30题(1)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
13年29题(2)、30(1)考查: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重要性
河流相关知识是历年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多以等高线、区域、与河流有关的数据和图表等资料切入,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模板 5
考点分析
气候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5年27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描述气候特征,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
14年28题考查: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昼夜温差变化分析
13年30题(2)考查:气候特征原因分析
重要性
气候是高考高频点的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及分数可见其重要性。气候的考查方向一般为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解题时注意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以及分布规律,并推理出具体的分布地区。
高考地理预测考点及知识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