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高三地理考点梳理范文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成功来自勤奋,只要你真正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得到理想的硕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考点最新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考点梳理范文集锦 1

考点分析

板块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2分;

14年30(2)考查:东非大裂谷成因;

13年29(3)考查: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重要性

板块运动的知识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文字简述和图片较少,但涉及的知识点多,其中包括板块范围和分布、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带等。而且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同时,板块运动也涉及到很多动态性、过程性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终的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题重复训练来强化。

高三地理考点梳理范文集锦 2

可持续发展

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4 年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

中国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 供养21%的人口);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高三地理考点梳理范文集锦 3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高三地理考点梳理范文集锦 4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

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

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高三地理考点梳理范文集锦 5

地球运动:

(1)认准三条线:晨昏线、日界线、0时经线。

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是不断变化的,一日内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察,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自东向西移动,一年内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引起晨、昏线的交点在极圈和极点之间运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2)把握三个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时间(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向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理纬度差的绝对值,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该半球回归线时,该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之间区域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该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

高三地理考点梳理范文集锦_精选范文网

成功来自勤奋,只要你真正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得到理想的硕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考点最新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地理考点最新1水环境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