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高三地理题及答案解析参考

发布时间: 浏览量:7

六月,有一份期待,年轻绘就畅想的星海,思想的热血随考卷涌动,灵魂的脉搏应分数澎湃,扶犁黑土地上耕耘,总希冀有一眼金黄黄的未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下册地理复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地理题及答案解析参考 1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三地理题及答案解析参考 2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

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

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

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

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

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

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

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

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

东半边(左边)亮

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

(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

7.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高三地理题及答案解析参考 3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的夏季,流量,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高三地理题及答案解析参考 4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

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

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

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

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

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

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

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

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

东半边(左边)亮

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

(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

7.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高三地理题及答案解析参考 5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高三地理题及答案解析参考_精选范文网

六月,有一份期待,年轻绘就畅想的星海,思想的热血随考卷涌动,灵魂的脉搏应分数澎湃,扶犁黑土地上耕耘,总希冀有一眼金黄黄的未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下册地理复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