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学科的易错知识点经典模板
相关文章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是指物种的多样性,每一物种多样性具多样化,而且不同的物种性状更是千差万别的。但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就是基因的多样性。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地理生物多样性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学科的易错知识点经典模板 1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三)、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如图2所示。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如图3所示。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四)、青藏高原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我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高三地理学科的易错知识点经典模板 2
背斜和向斜对工程地质条件有较大影响,例如铁路隧道在背斜部位通过将会遇到地下水的袭击,在向斜部位通过容易形成坍塌现象,同时也受地下水威胁,而在翼部通过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要好些。因此,在确定了褶皱存在之后,进一步判释背斜和向斜的标志很多,可归纳如下几方面:
1、根据构造地质学基本知识,两翼岩层倾向相向或两翼分水岭上岩层三角面尖端相背的是向斜,两翼岩层倾向相背或两翼分水岭上岩层三角面尖端相向的是背斜。
2、背斜转折端指向枢纽倾伏的方向,即突向新的岩层,岩层一律向外倾斜,向斜转折端指向翅起的方向,即突向老的岩层,岩层一律向内倾斜。但要注意如果是线状褶曲,倒转褶曲和深变质岩地区内的褶曲,其转折端出露的范围很小,因而在相片上不易找到它们的出露部位。
3、根据褶曲构造地貌标志判释向斜和背斜也是很有效的。向斜两翼岩层所形成的单面山陡坡彼此相背,背斜则相对。
通过褶曲构造的顺逆地形的判释有助于向斜和背斜的判定。在年轻的褶曲构造上,由于侵蚀作用的时间较短,顺地形占优势。如我国四川东部地区,这种顺地形非常明显。在较老的褶曲构造上,逆地形相对发育,出现了背斜谷和向斜山。如北京西山一带,这种逆地形就相当普遍。
在利用褶曲构造的顺逆地形作为判释向斜和背斜的标志时,首先应对判释地区外力作用的强度,地貌演化的阶段以及构造本身的产状特点和软硬岩层的组合情况等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较有把握的确定顺逆地形。有利于顺地形保留的条件是:褶曲比较舒缓开阔,起伏小,软弱岩层很薄,坚硬岩层较厚。有利于逆地形发育的条件是:褶曲比较紧密,起伏大,软弱岩层较厚,坚硬岩层很薄。
4、褶曲转折端处水系特点,也能帮助确定向、背斜构造。一般向斜多为向内收拢的,背斜多为向外散开的。如系逆地形,情况则相反,或更复杂些。
5、一般褶曲转折端由里面向外,岩层的出露宽度逐渐加大的是向斜。组成褶曲里面的岩层出露宽度,大于褶曲外围岩层出露宽度的是背斜。
高三地理学科的易错知识点经典模板 3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
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
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
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
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
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
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
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
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
东半边(左边)亮
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
(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
7.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高三地理学科的易错知识点经典模板 4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高三地理学科的易错知识点经典模板 5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三地理学科的易错知识点经典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