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整理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整理集锦 1

1. 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

(2)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太快: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影响: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影响经济发展。对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②人口增长太慢: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量大;人口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较大。

2. 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合理的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综合环境的改善。

不利方面: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给迁入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治安带来压力。

②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迁出人口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有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

不利方面:迁出的人口大多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年轻人,这对迁出地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三大功能分区

4. 城市化

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农村土地变为城镇用地的过程。世界城市化进程如下图所示:

5.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产生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②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扩大;对河流水——地表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对水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污染,水质降低。

③对生物的影响: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易产生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整理集锦 2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整理集锦 3

河谷地区的优势条件

河谷地区的优势条件主要集中在农业上,主要有海拔相对较低,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而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1什么是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青藏高原区也有。

2为什么河谷地区气温比较高

河谷地区气温高主要是由山风和谷风影响的。山谷风在山区,由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谷地的风。前者称为谷风,后者称为山风。日出后,山坡增热较快,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水平温度梯度由山坡指向谷中,坡地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从山坡流向谷地上内方,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故在山坡和山谷间产生热力环流,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冷空气沿坡地下流入山谷,形成一个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容这时由山坡吹向山谷的风,称为山风。山风强度一般比谷风弱。从当日20时到次日8时为山风,14-17时为谷风。山谷风是山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局地环流,只要大范围气压场比较弱,就有山谷风出现,有些高原和平原的交界处,也可以观测到与山谷风相似的局地环流。

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整理集锦 4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

①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

②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

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

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

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

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

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

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

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整理集锦 5

1. 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如片麻岩、板岩、大理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3)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①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分布规律是岩层年龄越大,其位置越靠下。

②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

③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其形成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一般情况下,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④如果是海底的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上述判断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 内力作用与地貌

3. 外力作用与地貌

4.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5. 非地带性现象分析表现实例分析

6. 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雪线分布的影响因素

(1)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

山地自然带类型(带谱)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和坡向等因素有关。

①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②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起始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赤道附近的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

③同一山体相同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

(2)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全球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度逐渐升高。同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高,雪线高于阴坡。

②降水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地理常见知识点梳理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气温分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