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相关文章
现在的地理并不象过去地理那么简单,现在的地理难度加深,容量变大,所以我们的学习方法也要随着改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1
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地理知识深度不断增加,很多学生觉得课本的知识太过浅显,于是开始追求难题、偏题,其实,地理课本才是最好的学习资料,从目录到每个章节再到附录,如果都能掌握,那么,地理成绩一定会很好。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好地理课本呢?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2
一、讲究方法,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新问题。
如复习世界各分区地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设计自学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经济地理特(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较全面的复习;其次,思考三点:一是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位置关系。二是本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业特点。三是进行跨区专题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东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通过这一复习过程,使考生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思路上,更为开阔;从认识上,更加宏观;从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学的要求。
二、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知识的学习。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体应用。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可以作如下设计:
第一,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第二,在复习大洲、大洋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地形、气候区等。在脑海中形成相对的位置关系。如,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它们所处的地形、气候、洋流、航运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第三,在复习区域地理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电灯,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试想,复习到这一程度时,当给你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会稳定提高地理得分率。
三、精心练习,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
有的考生可能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掌握得还比较好,但一到实际做题时就束手无策了。的方法是在做题过程中认真分析试题已知条件,找出隐含知识,深刻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在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中求解。
1、寻找适合复习载体,一道题要从知识、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识点)组装而成,养成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的好习惯。克服定向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要以一当十,训练一题,达到训练十题的效果。
综合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科重点、主干内容,针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联系,前后联系。解决问题之后,再回顾解题过程、思考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找到龙的眼睛。
3、我们不能满足于解题,而要求“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上升能力达到根本上的达标。
4、做各区模拟卷,反复订正。分析解题后要进行经典回放,反思解决了什么问题?这道题为什么这样思考,而不是那样思考?分析后,要给自己思考时间和空间,再回味、思考、悟化、转化、活化,再回归教材、课本。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高能力。
四、重视记忆地图,根据题意提取信息,提高解题技巧。
在现阶段复习中,地图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看。历来统考、高考题很多资料都是以图的形式给出的,在各种图中,要特别重视等直线的判读与应用。如,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等。要学会读懂各种图,能熟练地从各种图形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记忆增加空间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定位。自然地理条件的认定,历史的发展与反思。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3
你可以记忆高考考试大纲或地理课本中的目录,形成地理的整体框架。
有些总结的很好的参考书,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要点很系统、很全面、很简练的总结出来了,你可以记忆它们,形成整体框架。有些参考书会用图、表的形式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要点表示出来,你更容易形成整体框架。
形成整体框架之后,再记住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框架中的位置。
经过长期的练习,随着典型题目的积累,把每类典型题目,如“日照类题目”、“时区类题目”、“地理特征与经纬线类题目”等等,与课本上的知识点一一对应,总结后记在笔记上,不断浏览和回忆,这样,就能在考试时迅速反应。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4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
【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
【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说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们觉得地理特别抽象和生活没太大关系,我想说,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好地理其实真的不难,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5
快速浏览选择题:很多地理的选择题、填空题等“小题”,都是基本知识类习题,通过快速浏览和记忆这些题目,就可以掌握和熟练化相关的课本上的知识点,你不必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题目涉及到你以前尚未记准的知识,你要快速浏览一下课本。当浏览和记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你自然就会得到一些解题技巧和“题感”。
反复浏览历年考题的详细分析:对于历年考题中的难题、“热点”题目、综合题、灵活性大的题目,一些参考书会有详细的解题分析,你可以一遍一遍的反复浏览,直到你一看到题目就能马上想到这道题目是如何运用知识点的,解题技巧就总结出来了。
总结典型题目:典型题目做完之后,要马上总结,每过一段时间,要再总结一下。
找出隐蔽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出题巧妙的题目,例如某些“热点”题目,往往会有很多隐蔽信息、干扰信息,你要善于找出隐蔽信息,剔除干扰信息。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