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化学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参考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在高三的化学复习中,要怎样制定复习计划呢?你有好的复习计划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化学高三复习计划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参考模板 1

[考试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基本操作方法、误差分析等。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3、滴定法的综合应用。

[要点精析]

中和滴定原理(对于强酸、强碱溶液的滴定反应):

强酸与强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H2O , 所以:n(H+) = n(OH-),

即:c(H+)V(H+)=c(OH-)V(OH-),可写成:

或:

由上式可知: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或强碱)与未知浓度的强碱(或强酸)反应,如果测出恰好中和时二者的体积,即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液的浓度。

2、中和滴定中的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有: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HF)、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KMnO4等氧化剂)、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移液管等.

试剂有: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某溶液)、待测溶液(要测浓度的某溶液),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它们的变色范围:

酚酞:____(无色)_____8___(浅红)____10____(红色)_______;

甲基橙:___(红色)_____3.1___(橙色)_____4.4___(黄色)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常用淀(与I2有关时);用KMnO4作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不要加指示剂,KMnO4本身就是指示剂.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滴定管是一种精确量具(0.01mL),滴定管有酸式和碱式之分,酸式滴定管用来盛酸性溶液(或KMnO4等氧化剂),碱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碱性溶液。

(2).滴定管使用时,先用自来水洗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再用待盛溶液润洗2-3次后,注入待盛溶液,注意驱赶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2位(0.01mL)。

(3).进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顺时针方向不断地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滴加到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时停止滴加,记录读数V2。

(4).滴加溶液的体积为V2-V1。为了使结果更可靠,应该重复进行三次滴定,最终取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

4、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①洗涤 ②查漏 ③润洗 ④注液 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 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 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 ④计算

如:用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1).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再用KOH标准溶液润洗2-3次.

(2).取KOH标准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处.

(3).把盛有KOH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4).调节碱式滴定管液面至”0”或”0”以下某刻度,记下读数V1。

(5).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或用移液管移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作指示剂。

(6).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V2.

(7).重复操作3次,求平均值。

注意: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球(或活塞)将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当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加,并记录读数V2。

5、中和滴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消耗标准液多,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液少,结果偏低。

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几种情况: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2).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就进行滴定,到终点后消失.

(3).锥形瓶用待测液进行润洗.

(4).滴定后,滴定管的尖嘴处悬有标准液液滴。

(5).滴定后,仰视滴定管读数。

(6).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

(7).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

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几种情况:

(1).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即取待测液.

(2).滴定时,待测液溅出了锥形瓶.

(3).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4).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

(5).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6、例题

例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碳酸溶液的pH=3.9,试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是

A.选石蕊作指示剂,颜色由蓝变红 B.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橙变黄

C.选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的红色褪去 D.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黄变橙

解析:选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接近恰好中和时的pH值。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与该滴定后溶液的pH值3.9接近,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因滴定时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故指示剂甲基橙颜色由黄到橙色。

答案为D

例2.用某仪器测量一种溶液时,正确读数时为amL,仰视读数时为bmL,俯视读数时为cmL,若a>b>c,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

A.量筒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容量瓶

解析:量筒无“0”刻度,刻度在上方;滴定管“0”刻度在下方,刻度在下方。量溶液仰视时读数偏下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俯视时读数偏上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容量瓶不能用来测量溶液的体积,只有一个刻度。

答案为BC

例3.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溶量瓶中配制250ml烧碱溶液;

.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瓶移取)量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D,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先配置250mlNaOH溶液,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滴定管应用所盛液体润洗,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1)C,A,B,D,E。

(2) 滴定管应垂直;装液或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

读数;读数时目光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

(5)终点时,pH约为3.1~4.4;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参考模板 2

一、整合教材 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 —— 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 —— 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 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三、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

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思维。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积极思维,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要按知识结构的框架自己完成;对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分析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要精心选择记忆模仿、迁移应用、推理创新、空间想象、评价最优、快准计算的练习题,训练和发展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层次。

四、研究“纲”“题” 把准方向

“纲”是理综高考化学《考试大纲》,“题”是理综高考化学试题,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用《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如电离度、二烯烃、平衡常数、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硫化氢的性质、实验室制法等),复习不要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要特别关注。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参考模板 3

1.学习上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表

拿到学校的课程表后,便能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中午几点到几点午睡,傍晚几点到几点体育锻练或课外阅读,晚上几点到几点各安排哪几科学习,每一科目学习上一般兼顾到学习的吸收、复习、练习、归纳、预习五大环节,连各科学习期间的休息时间以及睡觉和起床都列出来。

每一天所安排的时间和内容都应能兼顾当天的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兼顾到第二天的新内容,力求使每一科都有保证的学习时间,不要出现明显的偏科现象,数理化三个学科安排上尽量不要出现隔天安排现象,也不要挤在一起安排,中间可安排一些识记类学科以缓解紧张的思维。订下学习计划表后,能尽量排除干扰雷打不动地执行,学习情绪和学习计划不受学习成绩波动影响。

2.要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3.要自信

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参考模板 4

一、正确处理教学大纲和课本之间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四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⑧能力点;④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

二、复习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

在总复习中努力培养各种能力,在狠抓双基上下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决疑难问题。另外,在学习化学知识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为此,在课上要认真听讲、反复联想、熟能生巧、 能力渐长。二是概念多,理论多,实验杂,计算难,题型活。要学会正确理解、注意联想,重视实验,讲究巧练,培养能力,善于记忆,前后对比,摸索规律,经常回忆,不易忘记。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一一对应,目标明确,进步即可明显。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基础题不过关者,巩固基础知识,将三年来所学化学知识做一个整理,熟记每一个化学方程式,每一个化学物质的性质,多做基础题,做好错题整理,分析错误原因,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计算不过关者,平时多做计算题,并留意相同类型的题目,归纳解题思路,加快解题效率(高考时间有限,关键是答题效率)现在就可以去做综合卷,练手感和效率,当考试一样练,别放弃,想着这样虽然苦,但一年后考的好了,就什么都值了。基础和计算过关后,有余力的可做做提高题,但别做太深,适可而止,毕竟高考以基础题为主。高考倒计时后,别停止做题,即使明天就高考了,主要在于练手感。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参考模板 5

[考试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基本操作方法、误差分析等。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3、滴定法的综合应用。

[要点精析]

中和滴定原理(对于强酸、强碱溶液的滴定反应):

强酸与强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H2O , 所以:n(H+) = n(OH-),

即:c(H+)V(H+)=c(OH-)V(OH-),可写成:

或:

由上式可知: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或强碱)与未知浓度的强碱(或强酸)反应,如果测出恰好中和时二者的体积,即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液的浓度。

2、中和滴定中的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有: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HF)、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KMnO4等氧化剂)、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移液管等.

试剂有: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某溶液)、待测溶液(要测浓度的某溶液),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它们的变色范围:

酚酞:____(无色)_____8___(浅红)____10____(红色)_______;

甲基橙:___(红色)_____3.1___(橙色)_____4.4___(黄色)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常用淀(与I2有关时);用KMnO4作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不要加指示剂,KMnO4本身就是指示剂.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滴定管是一种精确量具(0.01mL),滴定管有酸式和碱式之分,酸式滴定管用来盛酸性溶液(或KMnO4等氧化剂),碱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碱性溶液。

(2).滴定管使用时,先用自来水洗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再用待盛溶液润洗2-3次后,注入待盛溶液,注意驱赶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2位(0.01mL)。

(3).进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顺时针方向不断地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滴加到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时停止滴加,记录读数V2。

(4).滴加溶液的体积为V2-V1。为了使结果更可靠,应该重复进行三次滴定,最终取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

4、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①洗涤 ②查漏 ③润洗 ④注液 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 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 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 ④计算

如:用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1).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再用KOH标准溶液润洗2-3次.

(2).取KOH标准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处.

(3).把盛有KOH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4).调节碱式滴定管液面至”0”或”0”以下某刻度,记下读数V1。

(5).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或用移液管移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作指示剂。

(6).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V2.

(7).重复操作3次,求平均值。

注意: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球(或活塞)将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当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加,并记录读数V2。

5、中和滴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消耗标准液多,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液少,结果偏低。

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几种情况: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2).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就进行滴定,到终点后消失.

(3).锥形瓶用待测液进行润洗.

(4).滴定后,滴定管的尖嘴处悬有标准液液滴。

(5).滴定后,仰视滴定管读数。

(6).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

(7).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

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几种情况:

(1).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即取待测液.

(2).滴定时,待测液溅出了锥形瓶.

(3).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4).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

(5).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6、例题

例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碳酸溶液的pH=3.9,试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是

A.选石蕊作指示剂,颜色由蓝变红 B.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橙变黄

C.选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的红色褪去 D.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黄变橙

解析:选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接近恰好中和时的pH值。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与该滴定后溶液的pH值3.9接近,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因滴定时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故指示剂甲基橙颜色由黄到橙色。

答案为D

例2.用某仪器测量一种溶液时,正确读数时为amL,仰视读数时为bmL,俯视读数时为cmL,若a>b>c,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

A.量筒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容量瓶

解析:量筒无“0”刻度,刻度在上方;滴定管“0”刻度在下方,刻度在下方。量溶液仰视时读数偏下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俯视时读数偏上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容量瓶不能用来测量溶液的体积,只有一个刻度。

答案为BC

例3.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溶量瓶中配制250ml烧碱溶液;

.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瓶移取)量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D,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先配置250mlNaOH溶液,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滴定管应用所盛液体润洗,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1)C,A,B,D,E。

(2) 滴定管应垂直;装液或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

读数;读数时目光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

(5)终点时,pH约为3.1~4.4;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参考模板_精选范文网

在高三的化学复习中,要怎样制定复习计划呢?你有好的复习计划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化学高三复习计划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化学高三复习计划1根据化学教学计划和考试进度要求,这次期末考试内容为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