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范文整理
相关文章
有机化学是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内容还是很多的,为方便复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机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化学知识点范文整理 1
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原子的成键特点:碳 键、氮 键、氧 键、氢 键、卤素原子 键.......。 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最大化原则和奇偶性原则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的表示方法:
(1)表示有机物组成的化学式: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
(2)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3)表示有机物结构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2、各类烃的比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1)通式 (2)结构特点 (3)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4)化学性质
(5)代表物(分子组成和结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碳的质量分数)
3、烃的衍生物
常见的官能团:碳碳三键、碳碳双键、卤素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氨基
(1)溴乙烷 卤代烃
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2)乙醇 醇类(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乙醇的工业制法(乙烯水化法、发酵法)、几种重要醇:甲醇、乙二醇、丙三醇 化学性质:消去反应的条件、结构要求;催化氧化条件、结构要求
与活泼金属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成乙酸)、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与HX取代、酯化反应)
(3)苯酚 苯酚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4)乙醛 醛类(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催化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的Cu(OH)2反应)
(5)乙酸 羧酸(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几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
化学性质:(弱酸性、酯化反应)、甲酸的特殊性
(6)酯(饱和一元通式)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注意断键位置和反应条件、注意酚酯和醇酯)
高考化学知识点范文整理 2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错误,左物右码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正确,浓溴水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正确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高考化学知识点范文整理 3
电化学
1、分清楚原电池和电解池,有外接电源的装置是电解池,否则为原电池;
2、弄清楚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特别注意电解池中的阳极);
3、串联电解时,确定一个电极后,所有的电极都能确定,每个电极通过的电量都相同;
4、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5、可逆电池的解答方式:判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在充电时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反之也同样。
6、燃料电池的解答方式:分析燃料燃烧后的生成物,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特点将其改为离子形式、可燃物失去电子在负极发生反应,助燃剂(一般为O2)得电子在正极反应,分析相关化合价,可知可燃物失去的电子数,写出电极反应式,注意电荷和原子个数平衡。O2在正极放电的电极方程式写法:
(1)酸性电解液:O2+4e—+4H+==2H2O (2)碱性或中性电解液:O2+4e—+2H2O ==4OH—
(3)固体氧化物熔融传导O2—:O2+4e— ==2O2—
(4)熔融碳酸盐:正极 O2+4e—+2CO2==2CO32—(O2—与CO2反应)
高考化学知识点范文整理 4
1、有色气体:
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高考化学知识点范文整理 5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高考化学知识点范文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