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化学

高考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归纳合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新一年的高考就要到来,很多高三的考生已经开始了各个科目的备考,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我们要复习的知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归纳合集推荐 1

一、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二、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三、 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 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归纳

第一片:四个“0”

1.滴定管的“0”刻度线在其上部,不是最上端盛放液体可以在“0”刻度线,也可以在“0”刻度线以下。

2.温度计的“0”刻度线在其中下部,

3.托盘天平“0”刻度线在标尺的最左边,

4.量筒、量杯、容量瓶没有“0”刻度线。

第二片:五个标志

1.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内壁水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水膜.

2.沉淀洗净标志: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无“___现象。

3.滴定终点的标志:滴下最后一滴“___”液,锥形瓶内反应液由“__”色变为“YY”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4.容量瓶、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不漏液标志;容量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按住瓶塞,倒立观察,立正容量瓶后,将瓶塞旋转180°,再次倒立,均无液体渗出。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加入一定量水,活塞处,无水珠渗出。

5.天平平衡标志: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渡幅度相等。

第三片:六个原则

1.除杂:除杂不引杂原则

2.检验:一看(颜色、状态)、二闻(气味)、三实验(加试剂)原则

3.分离提纯:不增不减易分离原则

4.仪器组装:从下而上,由左至右;拆卸与此相反。

5.实验药品:不品尝不手触

6.安全、绿色、经济原则。

第四片:七个“上、下”

1.萃取:碘水、溴水萃取,苯、煤油做萃取剂时,油层在上,CCl4做萃取剂,油层在下。

2.冷凝管:下进上出

3.分液:下层液体下方放,上层液体上口倒

4.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水银球在液面下(不触及瓶底),测量蒸汽温度在液面上(蒸馏烧瓶支管口)

5.收集气体:分子量大于29的,向上排空气法,小于29的,用向下排空气法

6.反应加液:长颈漏斗下颈在液面下,分液漏斗下颈在液面上

7.钠和水反应,固体在上;钠和乙醇反应,固体在下。

第五片:八个“先、后”

1.气体制取:先验密后装药

2.SO42- 鉴定: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后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点燃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4.浓硫酸沾到皮肤:先用大量水冲洗,后涂碳酸氢钠溶液

5.配制溶液:先冷却后转移

6.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先验水密性后洗涤干净

7.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2~3次,后装反应标准液

8.检验多糖水解:先碱化后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第六片:九个数据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0.1g;量筒的精确度:0.1ml;滴定管精确度:0.01ml。

2.固体灼烧的定量实验:最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3.配制溶液,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

4.滴定时,指示剂用量:2~3滴

5.容量瓶内液体加至距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6.取用液体最少量:1~2ml

7.滴定终点:锥形瓶内反应液颜色,半分钟(30秒)不复原

8.试管液体:不超过1/3, 蒸发皿:不超过2/3,烧杯、烧瓶液体:1/3~2/3,酒精灯:1/4~2/3.

9.加持试管:距管口1/3处,试管液体加热:与桌面成45°角。

第七片:十个“不”

1.用PH试纸测溶液PH值:不能用水润湿

2.定容摇匀后,液面降低,不能再补加蒸馏水

3.锥形瓶:不需要干燥,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4.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碱易玻璃塞粘结,酸易腐蚀橡胶管),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性液体不能盛放在碱性滴定管(氧化腐蚀橡胶管)。

5.过滤不能搅拌,液体不能蒸干

6.硝酸、液溴不能用橡胶塞,氢氧化钠碱性溶液不能用玻璃塞,

7.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

8.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量筒、容量瓶不能配制溶液、不能加热;滴管、瓶塞不能混用。

9.药品不能用手拿,不能品尝,不能直接放托盘上称量,不能放回原瓶(Na、K等除外)、

10.U型管不能用液体干燥剂,洗气瓶不能装固体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H2S、NH3(可以干燥SO2、CO、H2还原性气体)。

高考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归纳合集推荐 2

烷烃

1.定义: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使每个碳

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 饱和 ”。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2.组成通式。

3.结构特点 (C—C)

②呈链状(直链或带支链) ③“饱和”: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氢原子结合, 每个碳原子都形成 4 个单键。 烷烃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异丁烷 分子式 CH4 C2H6 C3H8 C4H10 C4H10

结构简式 CH4 CH3CH3 CH3CH2CH3 CH3CH2CHCH32 CH3 CH3CH2CH3 4物理性质:

烷烃随着碳原子增多,其熔沸点升高,

碳原子1—4的烷烃,常温下是气态,多于4个碳原子的烷烃是液态或固态。(新戊烷是气态) 烷烃分子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相对密度越小。

5.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通常状况下很稳定,跟 都不反应,都能在空气里 燃烧 , 在光照下与 氯 气发生 取代 反应

6.烷烃的命名:

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以后剩余的部分。甲基( -CH3)、乙基(-CH2CH3 )

①习惯命名法 :按碳原子总数读做“某”烷

十个碳以内的:读“天干”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十个碳以上的:按碳原子总数读做“某”烷。 同分异构体:读做“正”、“异”、“新”。

②系统命名法:选主链称某烷: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上的碳原子数读“某”烷。

写编号定支链:离支链最近为起点编号,确定支链的位置。 书 写 顺 序:支链编号—短线—支链名称—主链名称

高考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归纳合集推荐 3

1. 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但CCl4组成 中不含氢。

2. 有机物一般易燃;但四氯化碳、聚四氟乙 烯却不能燃烧。

3. 卤代烃水解得到的有机产物一般是醇类; 但氣苯水解得到苯酚。

4. 卤代烃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但一元氣 代烷通常为气体。

5. 醇类催化氧化一般生成醛(或酮),继续氧化生成酸;但R3COH不能催化氧化成醛或酸。

6. 能称“某酸”的化合物一般是酸类;但苯酚 俗称石炭酸,并不属于酸类,而是酚类。

7.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 团的物质一般是同系物,但苯甲醇与苯酚、乙烯与 环丙烷等均相差“一并不是同系物。

8.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般是醛类;但葡萄糖、甲酸和甲酸某酯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9.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一般含 有醛基;但果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

10. 酸与醇间的反应一般属酯化反应;但乙 醇与氢溴酸混合加热生成溴乙烷不是酯化反应。

11. 酯化反应一般发生在酸与醇之间;但纤 维素与浓HNO3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12. 酯一般通过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原理制 得;但乙酸苯酯是由乙酸酐(CH3CO)2O或乙酰氣 CH3COC1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到。

13. 有机物中的油一般是指由髙级脂肪酸与 甘油所生成的酯;但汽油、柴油、煤油等是各种烷 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14. 蜡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指髙级脂肪酸与髙 级脂肪醇所形成的酯;但石蜡是高级烷烃(含 C20 ~ C30)的混合物。

15. 同分异构体一般能用同一化学式表示; 但表示的并不都是同分异构体,如淀 粉与纤维素。

16. 丝和毛一般是指蚕丝和动物的毛发,其 成分都是蛋白质;但人造丝的成分是纤维素,人造 毛则是合成纤维(聚丙烯腈)。

17. 玻璃一般是指硅酸盐;但有机玻璃成分 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高考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归纳合集推荐 4

  1.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2.煤:主要成分是碳

  煤的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3.生物质能:通过光合作用,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

高考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归纳合集推荐 5

三、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1)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①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C→CO2,H→H2O,Cl→HCl。

②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A、实验式法:质量分数→最简式(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

、物质的量关系法:由密度或其他条件(质量分数)→1mol物质中各元素原子物质的量→分子式

质量守恒C、定律法:由反应物、生成物的量?阿伏加德罗定律???????→化学方程式?????→分子式

③由式量求化学式可用商余法

(2)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二、有机物空间结构

(1)只要含有一个饱和碳原子,就存在一个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就不能共面;只要存在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内至少有六个原子共面;只要存在一个—C≡C—,分子内至少有四个原子共线;只要含有一个苯环,分子内至少有12个原子共面;HCHO分子是平面结构。

(2)单键均可旋转,碳原子数大于2的烷烃,其碳链不是直线形而是呈锯齿状

(3)有机物的不饱和度(Ω)以饱和有机物为准,每缺少2个H原子即为一个不饱和度。

分子的不饱和度(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若Ω=0,分子是饱和链状结构(烷烃和烷基的Ω=0 ) 若Ω=1,分子中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 若Ω=2,说明分子中有两个双键或一个三键;或一个双键和一个环;或两个环;依次类推; 若Ω≥4,说明分子中很可能有苯环。

若为含氧有机物,计算时不考虑氧原子。 有机物中的卤原子视作氢原子计算Ω。

TAG标签: 化学 学习方法

高考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归纳合集推荐_精选范文网

新一年的高考就要到来,很多高三的考生已经开始了各个科目的备考,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我们要复习的知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