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化学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参考经典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面对化学高考,我们在复习中可以按高考要求及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复习计划,抓住考点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化学高考重要基础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参考经典 1

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原子的成键特点:碳 键、氮 键、氧 键、氢 键、卤素原子 键.......。 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最大化原则和奇偶性原则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的表示方法:

(1)表示有机物组成的化学式: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

(2)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3)表示有机物结构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2、各类烃的比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1)通式 (2)结构特点 (3)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4)化学性质

(5)代表物(分子组成和结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碳的质量分数)

3、烃的衍生物

常见的官能团:碳碳三键、碳碳双键、卤素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氨基

(1)溴乙烷 卤代烃

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2)乙醇 醇类(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乙醇的工业制法(乙烯水化法、发酵法)、几种重要醇:甲醇、乙二醇、丙三醇 化学性质:消去反应的条件、结构要求;催化氧化条件、结构要求

与活泼金属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成乙酸)、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与HX取代、酯化反应)

(3)苯酚 苯酚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4)乙醛 醛类(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催化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的Cu(OH)2反应)

(5)乙酸 羧酸(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几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

化学性质:(弱酸性、酯化反应)、甲酸的特殊性

(6)酯(饱和一元通式)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注意断键位置和反应条件、注意酚酯和醇酯)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参考经典 2

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

(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M— ne— == Mn+

阴极:待镀金属(镀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Mn++ ne—== M

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纯铜):Cu-2e-=Cu2+

阴极(镀件):Cu2++2e-=Cu

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

(3)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

阳极:粗铜;

阴极:纯铜;

电解质溶液:硫酸铜

3、电冶金

(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金属阳离子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

(2)电解氯化钠:

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

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

阴极:2Cl— — 2e— == Cl2↑

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

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

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参考经典 3

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4、光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 —NH—CO—(肽键)、—NO2(硝基)

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1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参考经典 4

通常情况下,会指明那个是少量,那个是过量(将A加入B中,通常是A少量,B过量,-----当然特殊说明加到什么程度例外),也有指明相互间的数量或比例,此时需要先判断过量、少量及程度)。

第一片:连续反应情况

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1.CO2、SO2、H2S等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⑴气体少量:生成CO32-、SO32-、S2-(若是氢氧化钡或澄清石灰水,生成对应沉淀)

⑵气体过量:生成HCO3-、HSO3-、HS-

2.Na2CO3、Na2SO3、Na2S等和盐酸的反应(NaH2PO4和Na3PO4类似,不常考)

⑴盐酸少量:生成HCO3-、HSO3-、HS-

⑵盐酸过量:放出CO2、SO2、H2S气体

3.AlCl3和NaOH的反应,

⑴加入少量NaOH溶液:Al3++3OH-==Al(OH)3↓

⑵加入过量NaOH溶液: Al3++4OH-==AlO2-+2H2O

(通入氨气或滴加氨水,只生成Al(OH)3沉淀),

4.NaAlO2盐酸的反应

⑴加入少量的盐酸:AlO2-+H++H2O==Al(OH)3↓

⑵加入过量的盐酸:AlO2-+4H+==Al3++2H2O

(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2AlO2-+CO2+3H2O==2Al(OH)3↓+CO32-,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漂白粉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类似,但是,若通入SO2就是氧化了,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总是生成HCO3-)。

5.硝酸银溶液和氨水的反应

⑴少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⑵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 )2++2H2O

6.Fe和稀硝酸的反应,

⑴少量Fe:Fe+NO3-+4H+=Fe3++NO↑+2H2O

⑵过量Fe:3Fe+2NO3-+8H+=3Fe2++2NO↑+4H2O

⑶Fe过量部分,生成X Fe3+mol的和Ymol的Fe2+

3(X+Y)Fe+(3X+2Y)NO3-+4(3X+2Y)H+=3XFe3++3YFe2++(3X+2Y)NO↑+2(3X+2Y)H2O

(前面五种情况的部分过量,参照该反应,进行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即可)

7.⑴NaH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⑵Ca(HCO3)2和NaOH、

⑶Ca(HCO3)2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这几个反应,都是先写少量的反应物,设其为1mol,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各离子的系数比,一定等于其原来组成的计量比。

①澄清石灰水少量:Ca2++2OH-+HCO3-=CaCO3↓+CO32-+2H2O

②NaHCO3少量:HCO3-+OH-+Ca2+= CaCO3↓+ H2O

(第三组巧合,无论谁少量都是Ca2++OH-+HCO3-=CaCO3↓+H2O)

第二片:先后反应的情况

即:几种离子均和同种微粒反应,但有先后情况,结合能力最强的最先反应;前面反应进行完毕后,后面的反应才能进行。(同样可先设少量反应物为1mol,认清反应顺序)。

1.Mg(HCO3)2和NaOH的反应(澄清石灰水、Ba(OH)2反应相似)

⑴少量NaOH溶液:

⑵过量NaOH溶液:

2.NH4HCO3和NaOH的浓或加热反应(稀溶液、不加热写成NH3·H2O形式)

⑴少量NaOH溶液:

⑵过量NaOH溶液:

3.FeI2溶液中通入Cl2或滴加氯水( 注意还原性:I->Fe2+>Br-)

⑴少量Cl2:2I-+ Cl2=I2+2Cl-

⑵过量Cl2:2Fe2++4I-+ 3Cl2=2Fe3+2I2+6Cl-

⑶FeI2溶液和Cl2以3:4反应,首先判断3mol的.FeI2完全氧化失9mol的电子,4mol的Cl2全部还原得8mol电子,9>8说明氯气是部分过量的少量,氯气全部被还原,有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是:4 Cl2+6I-+2Fe2+=2Fe3++3I2+8Cl-(若是FeBr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8Cl2+6Fe2++10 Br-=6Fe3++5Br2+16Cl-).

第三片:互不干涉的独立反应

(这类反应的书写原则和第一类的第7种情况相同)

1.NaHSO4和Ba(OH)2的反应,

⑴NaHSO4少量(只说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至沉淀完全、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至沉淀完全):

H++SO42-+OH-+Ba2+=BaSO4↓+H2O

⑵Ba(OH)2少量(只说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Ba2++2OH-+SO42-+2 H+=BaSO4↓+2H2O

⑶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加:H++OH-= +H2O,溶液呈中性后继续滴加:SO42-+ Ba2+=BaSO4

2.明矾和Ba(OH)2的反应

⑴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沉淀的质量最大、只有一种沉淀、氢氧化铝全部溶解,1:2这几种说法都是该种情况):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⑵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使Al3+恰好完全沉淀(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2:3):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⑶明矾和Ba(OH)2以5:9反应,此时,Al(OH)3部分溶解,而BaSO4没有沉淀完全:5Al3++9SO42-+9Ba2++18OH-==9BaSO4↓+2Al(OH)3↓+3AlO2-+6H2O

(注意:配平时,先配电荷守恒,再配质量守恒)

第四片:原理不同,产物不同

1.铜和浓硝酸的反应

⑴少量的Cu:Cu+4H++2NO3_=Cu2++2NO2↑+2H2O

⑵过量的Cu(此时变为稀硝酸)3Cu+8H++2NO3_=3Cu2++2NO↑+4H2O

(锌和浓硫酸反应,少量Zn放SO2、过量Zn放H2,原因一样)

2.FeCl3和Na2S的反应

⑴FeCl3溶液过量:2Fe3++S2-=2Fe2++S↓

⑵FeCl3溶液少量:2Fe3++3S2-=S↓+2FeS↓

⑶FeCl3溶液极少量:Fe3++3S2-+3H2O=Fe(OH)3+3HS-

(也有学者写成Fe(OH)3↓+H2S↑或Fe2S3,视题给信息而定)。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参考经典 5

三、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1)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①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C→CO2,H→H2O,Cl→HCl。

②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A、实验式法:质量分数→最简式(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

、物质的量关系法:由密度或其他条件(质量分数)→1mol物质中各元素原子物质的量→分子式

质量守恒C、定律法:由反应物、生成物的量?阿伏加德罗定律???????→化学方程式?????→分子式

③由式量求化学式可用商余法

(2)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二、有机物空间结构

(1)只要含有一个饱和碳原子,就存在一个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就不能共面;只要存在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内至少有六个原子共面;只要存在一个—C≡C—,分子内至少有四个原子共线;只要含有一个苯环,分子内至少有12个原子共面;HCHO分子是平面结构。

(2)单键均可旋转,碳原子数大于2的烷烃,其碳链不是直线形而是呈锯齿状

(3)有机物的不饱和度(Ω)以饱和有机物为准,每缺少2个H原子即为一个不饱和度。

分子的不饱和度(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若Ω=0,分子是饱和链状结构(烷烃和烷基的Ω=0 ) 若Ω=1,分子中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 若Ω=2,说明分子中有两个双键或一个三键;或一个双键和一个环;或两个环;依次类推; 若Ω≥4,说明分子中很可能有苯环。

若为含氧有机物,计算时不考虑氧原子。 有机物中的卤原子视作氢原子计算Ω。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面对化学高考,我们在复习中可以按高考要求及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复习计划,抓住考点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