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化学知识点小结参考大全
相关文章
对基础知识,考生要非常好的掌握,对差错做一个详尽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另外重视答题的规范和答题的技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基本常识有用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复习化学知识点小结参考大全 1
1、加碘盐加的是:KIO3
2、Cl-、(Br-、I-)的检验:取样,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3、HF(氢氟酸):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存放(她们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
4、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5、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6、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7、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错误的,加碘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8、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
9、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毒);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
10、AgF、AgCl、AgBr、AgI溶解度越来越小,颜色越来越深。
11、氯水的颜色是黄绿色,氯水的成份(三分子四离子):
Cl2、HClO、H2O、H+、ClO—、Cl—、OH—
氯水的性质:
(1)漂白性:HClO
(2)强氧化性:Cl2、HClO、ClO—
(3)酸性:H+(4)不稳定性:HClO
12、HF可以腐蚀玻璃。I2遇淀粉变蓝色,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小(除F2可以和水剧烈反应),但是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利用这一点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卤素单质。干燥的氯气体没有漂白性,真正有漂白粉性的物质是HClO。
13、将氯气通到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先变蓝后腿色。原因是:
2KI+Cl2=2KCl+I26H2O+I2+5Cl2=10Cl—+2IO3—+12H+
高三复习化学知识点小结参考大全 2
1、分离提纯方法口诀:
(1)过滤操作口诀
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一贴二低三要靠,滤渣记得要洗涤。
解释:
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斗"指漏斗;"架"指漏斗架。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是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两低"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2)蒸发操作口诀
皿架玻棒酒精灯,加热搅拌不放松。
液体少时停加热,熄灯之后余热干。
(3)蒸馏操作口诀
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
碎瓷用来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解释:
1.隔网加热冷管倾:"冷管"这冷凝管。意思是说加热蒸馏烧瓶时要隔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在安装冷凝管时要向下倾斜。
2.上缘下缘两相平:意思是说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3.热气冷水逆向行:意思是说冷却水要由下向上不断流动,与热的蒸气的流动的方向相反。
(4)萃取操作口诀
萃剂溶剂互不溶,溶解程度大不同。
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要分清。
解释:
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要分清: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出。
(5)混合物分离和提纯小结
原则:不增(不引入新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
易分离(被提纯物质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
2、摩 尔
一摩尔微粒有几多?常数“阿佛加德罗”;
摩尔质量是几何?分子(原子)量值单位克每摩;
一摩气体“升”多少?标况二十二点四;
摩尔计算变化多,数目、质量、体积、浓度要灵活。
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室温洗涤莫忘记,摇匀标签便告成。
解释:
1.算称量取步骤清,溶解转移再定容:这两句的意思说明了摩尔溶液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定容。
2.室温洗涤莫忘记:"室温"的意思是说溶解时往往因溶解的放热而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必须冷至室温以后再转移定容。"洗涤"的意思是指移液后,必须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皆并入容量瓶中,然后再定容。
3.摇匀标签便告成:"摇匀"的意思是说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指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标签"的意思是说要贴好标签,标明溶液浓度和配制的日期。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八步曲”
摩尔溶液处处用,配制“八步”记心中;
第一计算溶质量,固算克数液毫升;
二是计算称量准,固用天平液量筒;
三置溶液于烧杯,加水搅动促全溶;
第四注入容量瓶,杯嘴抵棒莫乱行;
五要两洗杯内壁,①洗液全部注入瓶;
第六振荡容量瓶,混合均匀要记清;
七要加水近刻度,再用滴管来定容;
第八加塞再摇动,反复倒转即成功。注:①要用蒸馏水洗。
高三复习化学知识点小结参考大全 3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高三复习化学知识点小结参考大全 4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5.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
7.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2)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同时要注意不时地打开活旋塞放气。
(3)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9.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高三复习化学知识点小结参考大全 5
一、基本概念
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4.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一定弱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8.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9.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11.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4.反应热ΔH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快慢有关
15.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17.向一定温度下足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不变,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质量大于W×250/160g
二、基本理论
1.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2.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4.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6.核电荷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高三复习化学知识点小结参考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