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系谱图高考生物专项训练经典推荐
相关文章
生物因为其学科特殊性,既需要有解题能力、实践能力,又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是具备文理科双重特性的科目。那么即将迈入高三的同学们该如何把握这个暑假,在生物学科上做到有效复习?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生物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遗传系谱图高考生物专项训练经典推荐 1
以下一些规律性现象要熟悉:
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相等。
伴性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不等(男女平等);女性不患病--可能是伴Y遗传(男子王国);
非上述--可能是伴X遗传;
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重女轻男);
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
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重男轻女);
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遗传系谱图高考生物专项训练经典推荐 2
方法一 强化审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依托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审题的质量决定着解题的成败,培养和提高审题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审出题中的关键性词语所谓关键性词语,是指能够使我们顺利确定解题思路的词语。要准确确定关键性词语,就要熟悉所学的知识点,找到所学知识和所问内容的结合点,二者相互印证,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当一个关键性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或不明确,就需要我们把相关的内容找出来,确定两个或三个关键性词语。
2、审出题中的修饰性词语有些题目含有一些修饰性词语,如“绝大多数、约为、至少、主要原因”等。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3、审出题中的隐含信息许多生物试题会给予多个提示信息,但有些信息是隐含在题意中的。发掘隐含信息的过程就是由试题中的关键词句或图示解读出有用的解题信息,这样就会找到突破口,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审出题中的易混概念避免概念混淆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概念。
方法二 掌握解题方法,不断积累总结
分析同类试题的各种解题特点,明白各种解法的适用范围,解题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解题的至高境界。
1.繁杂信息简约化主要针对材料信息题。解答材料信息题的技巧,主要是对材料的理解加工、删繁就简。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删除无效信息。有效信息就是解题需要的参考依据。如何从材料中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这些信息涉及哪些重要考点,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准确作答,是解答材料信息题的关键。
2.抽象信息直观化把比较抽象的生物学问题变得直观易懂。抓住题意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题中文字、数据等抽象信息转换为直观图示信息,则使题意简明、清晰,关系具体、直观,从而得以迅速解题。
3.生疏情境熟悉化就是根据题中给予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联想,把某一熟悉的知识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中,以此为依据,类比迁移,使生疏知识转换为熟悉知识,就能摆脱思维受阻的困惑,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一般规律特殊化在掌握生物学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研究特殊情境的问题时,要学会变通,用普遍性的原理来解释特殊性的问题,灵活地进行一般与特殊的转换。
方法三 解题后多思善想,才能举一反三
为了避免陷入“题海”,解题后多思善想是不断提升解题能力的要求之一。
1.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解后反思的能力。同一类的试题,求解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一道题后要思考此题是否可进行一般性推广和引申,这样才能形成解题思维。
2.辨析错因,知错就改在解答一个试题后,要继续反思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将特殊情况代替一般,是否忽视了特例等。应该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易错题进行辨析,弄清楚错误的根源,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3.思考演变,应变自如在解答一些典型试题之后,可转变原题的结构或做适当的引申变换,往往可使一题变为一串题,这样有利于拓展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遗传系谱图高考生物专项训练经典推荐 3
总原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基因的分离规律上的,所以应采取"化繁为简、集简为繁"的方法,即:分别计算每对性状(基因),再把结果相乘。
1.正推类型:
要注意写清♀♂配子类型(等位基因要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配子"组合"成子代时不能♀♀相连或♂♂相连。
2.逆推类型:
(方法与三2相似,也分四步)条件是:已知亲本性状、已知显隐性关系
(1)先找亲本中表现的隐性性状的个体,即可写出其纯合的隐性基因型
(2)把亲本基因写成填空式,如A?B?×aaB?
(3)从隐性纯合体入手,先做此对基因,再根据分离比分析另一对基因
(4)验证: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若无以上两个已知条件,就据子代每对相对性状及其分离比分别推知亲代基因型
遗传系谱图高考生物专项训练经典推荐 4
1 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②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④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遗传系谱图高考生物专项训练经典推荐 5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
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
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
(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十、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分析思路与
考查类型归纳:
遗传系谱图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平时练习时要多注意归纳总结,概括出此类题试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从而可以达到从容应对。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2、遗传方式的推导方法
㈠判断显隐性遗传: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没有典型性特征:则两种均有可能。其中代代发病一般最可能为显性,隔代发病最可能为隐性。
㈡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女患其父、子必患;显性,男患其母、女必患。只要找到正常的就只能为常染色体上的。没有则两种均有可能
②没有典型特征:若两种都符合,则:男女发病率不同为伴X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如果按以上方式推导,几种假设都符合,则几种都有可能。
还可以选择假设--推导的方法(反证法):先假设在X染色体上,代入进行推导,若不符合,则在常染色体上;若符合再假设在常染色体上,一般都是符合的,则两种情况都可能不能确定,此时只有结合题干的相关信息进一步的预测或确定。
3、子代某表现型概率的计算
①多对性状同时考查,单独考虑每一对的情况;
②确定亲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结合亲本的性状,联系亲本的“上代”、“同代”、“下代”的情况去综合考虑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时刻注意比例的变化。)
③运用相乘、相加得出子代的表现型或者基因型情况。
遗传系谱图高考生物专项训练经典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