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数学

高考数学复习有效技巧范文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常会听到很多同学给老师沟通时反映,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都感觉比较吃力,有点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原因是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难度层次更高,知识点,难点也更多,所以学习好高中数学,方法是关键。下面和大家一同交流分享一下学习高中数学的一些方法提供参考:

高考数学复习有效技巧范文精选 1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3、方法的选择有问题。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5、情景设计看不懂。6、不熟练,时间不够。7、粗心,或算错。以上方法经过一个阶段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

高考数学复习有效技巧范文精选 2

高考数学试题往往会直接借助教材中的一个内容改编成高考题,例如,2017年全国Ⅱ卷23题(不等式选考题)第二问改编自湘教版选修1-2(文科)第51页例3,全国Ⅰ卷19题第二问中的第一小问答案直接来自人教版必修3第80页阅读材料。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每个概念、例题、注释、图形,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数学的一大亮点。考生可以将教材的数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线,汇成面,尽力和高考要求对位,处处体现各知识板块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并加以训练。

最新修订的考试大纲中,数学考试目的第一条就是“我们高考命题要突出基础性”。高考数学卷中基础题大约占80%,无论是一轮、二轮,还是三轮复习都必须把“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作为重中之重。

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时,抓好抓牢基础题,夯实基础,拿严拿准拿稳基础分,做到基础得满分。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往往淡化特殊技巧,注重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在复习中不要过多“玩技巧”,以免影响考试心理。

高考数学复习有效技巧范文精选 3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6.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7.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

8.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9.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10.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11.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12.立体几何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完成,如果不是,可以从第一问开始就建系完成;注意向量角与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都不相同,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三角函数值的转化;锥体体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3,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2 ;与球有关的题目也不得不防,注意连接“心心距”创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13.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14.概率的题目如果出解答题,应该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如果有分布列,则概率和为1是检验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15.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

16.注意概率分布中的二项分布,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公式的使用与赋值的方法,排列组合中的枚举法,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写法,取值范或是不等式的解的端点能否取到需单独验证,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的时候考虑斜率是否存在等;

17.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

18.与平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沿向量平移一定要使用平移公式完成;

19.关于中心对称问题,只需使用中点坐标公式就可以,关于轴对称问题,注意两个等式的运用:一是垂直,一是中点在对称轴上。

每分必争:提升做题速度,懂得取舍

1.答题时间共120分,而你要答分数为150分的考卷,算一算就知道,每分钟应该解答1分多的题目,所以每1分钟的时间都是重要的。

试卷发到手中首先完成必要的检查(是否有印刷不清楚的地方)与填涂。之后剩下的时间就马上看试卷中可能使用到的公式,做到心中有数。用心算简单的题目,必要时动一动笔也不是不行(你是写名字或是写一个字母没有人去区分)。

2.在分数上也是每分必争。

你得到89分与得到90分,虽然只差1分,但是有本质的不同,一个是不合格一个是合格。

高考中,你得556分与得557分,虽然只差1分,但是它决定你是否可以上重本线,关系到你的一生。

所以,在答卷的时候要精益求精。

对选择题的每一个选择支进行评估,看与你选的相似的那个是不是更准确?填空题的范围书写是不是集合形式,是不是少或多了一个端点?是不是有一个解应该舍去而没舍?

解答题的步骤是不是按照公式、代数、结果的格式完成的,应用题是不是设、列、画(线性归化)、解、答?根据已知条件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把它写在考卷上,也许它就是你需要的关键的1分,为什么不去做呢?

3.答题的时间紧张是所有同学的感觉,想让它变成宽松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会放弃,准确的判断把该放弃的放弃,就为你多得1分提供了前提。

4.冷静一下,表面是耽误了时间,其实是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可能创造出奇迹。

在头脑混乱的时候,不防停下来,喝口水,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出,就在呼出的同时,你就会得到灵感。

5.题目分析受挫,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已知条件被你忽略,所以重新读题,仔细读题才能有所发现,不能停留在某一固定的思维层面不变。

联想你做过的类似的题目的解题方法,把不熟悉的转化为你熟悉的也许就是成功。

6.高考只是人生的重要考试之一,其实人生是由每一分钟组成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分钟才能真正把握人生。

高考数学复习有效技巧范文精选 4

锦囊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和推论的应用

1.对三个公式的理解

速度时间公式 、位移时间公式 、位移速度公式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三个公式中的四个物理量x、a、v0、v均为矢量(三个公式称为矢量式),在应用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凡是与v0方向相同的x、a、v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这样就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使问题简化。

2.巧用推论式简化解题过程

推论①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推论②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推论③ 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相等Δx=aT2,也可以推广到xm-xn=(m-n)aT 2(式中m、n表示所取的时间间隔的序号)。

锦囊二:正确处理追及、图像、表格三类问题

1.追及类问题及其解答技巧和通法

一般是指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后者追上前者的问题。追及问题的实质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画出运动示意图,在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探寻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通用技巧。

2.如何分析图像类问题

图像类问题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物体的运动,是高考必考的一类题型。探寻纵坐标和横坐标所代表的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将物理过程"翻译"成图像,或将图像还原成物理过程,是解此类问题的通法。弄清图线的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截距、斜率、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

3.何为表格类问题

表格类问题就是将两个或几个物理量间的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考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一类试题。这也是近年来高考经常出现的一类试题。既可以出现在实验题中也可以出现在计算题中。解决此类试题的通法是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结合运动学公式探寻相关物理量间的联系,然后求解。

锦囊三:追及问题中的多解问题

1.注意追及问题中的多解现象

在以下几种情况中一般存在2次相遇的问题:①两个匀加速运动之间的追及(加速度小的追赶加速度大的);②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③匀减速运动追赶匀加速运动;④两个匀减速运动之间的追及(加速度大的追赶加速度小的)。

2.追及问题中是否多解的条件

除上面提到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外,两物体间的初始距离s0是制约着能否追上、能相遇几次的条件。

3.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谨防漏解

①认真审题,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性质,画出物体间的运动示意图。②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紧扣前面提到的"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要注意将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然后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思维程序如图所示。

高考数学复习有效技巧范文精选 5

第二轮高三数学复习,但多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基础已过关,放松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等的学习和研究。而是去大量做题,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其主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数学题目是高三数学知识的载体,平时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自己对数学题分析能力会提高。

“学而不思”在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中几种具体表现: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不会做;对高三数学题有“未曾相识”的感觉;只会朦胧做出高三数学题,却讲不出其中原因;对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缺乏;粗心是犯同样的错误的最好解释。这就是你的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中,阻滞你很难取得好成绩的又一个大敌。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总攻略三忌

同学们总认为基础的东西,简单,没有必要进行研究,又进入第二轮高三数学复习,再抓基础就是浪费时间,甚至是放弃“理想中的大学”的认识。更有一些同学对自己的考大学定位较高,总是高挂自己。似乎有“泰山顶看小山”的感觉。俗话说得好,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同学们可以仔细、认真地分析老师讲的课、做过的高三数学题,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都归结到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重视双基,就是搞好第二轮高三数学复习的关键,更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总攻略四忌

在第二轮高三数学复习中,不能“蒙着眼睛走路”,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看见数学题就做,发了试卷就考,可是有了问题也不问,从来不去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数学变为强项,怎样会更好弥补自己的不足,为自己分别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如何做会很快收效。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目标,那么他的人生将失去意义。

高考数学复习有效技巧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常会听到很多同学给老师沟通时反映,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都感觉比较吃力,有点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原因是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难度层次更高,知识点,难点也更多,所以学习好高中数学,方法是关键。下面和大家一同交流分享一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