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一参考经典
相关文章
学习化学除了最基本的预习、听课、复习、做题以外,还要学会总结知识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第四章),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一参考经典 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新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
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
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将学生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实物展示台上,学生进行汇报,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说明:在这个活动期间,学生肯定会出现把物质分类进行到底的情况,教师在此可以给充分的肯定,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
学生思考:略
教师: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的所决定的,所以科学上的分类标准是物质的组成。
活动:请你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并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对这几种物质进行归类。
学生活动: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让学生讲讲这些物质归属于哪类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几种物质的概念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中有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
教师:你能对应这些概念对写出的这些物质进行正确归类
学生归类:略
教师:其实对化合物的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氧化物的分类和化合物的分类,讨论:
(1)请你说说氧化物可以分成哪两类?
(2)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3)有机物有哪些相似的组成和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说明:
1.两者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无机物一般指由碳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因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在分类上仍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2.有机化合物的相似组成:含碳元素,相似的性质:大多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碳产生;大多数难溶于水。
学生活动:请你把刚才的物质归类进行修正,并根据你的学习成果把下列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水、酒精、石蜡、面粉、食盐、糖、生石灰、色拉油、油漆、米醋、天然气、汽油等。
活动3【活动】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要求将物质之间的分类写成一个图表进行总结。
活动4【练习】当堂作业
完成课本57页练习1(写出物质化学式及注明物质的类别)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一参考经典 2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一参考经典 3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一参考经典 4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一参考经典 5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p="">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铵盐溶解等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4、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键能、能量的关系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一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