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最新知识点大全总结
相关文章
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最新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最新知识点大全总结 1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lt;<<返回目录
高中历史必修一最新知识点大全总结 2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同时市场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成立了一批享有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的开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又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的作物带回欧洲,传遍世界,引起英国下层人民食谱的很大变化.欧洲的植物、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可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枕,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①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1652年至1674年,英国与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逐渐趋尖锐.1756—1763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七年战争,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①殖民扩张的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②殖民扩张的影响:a、对殖民国家来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b、对殖民地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①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②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③173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动蒸汽机
⑤1807年,富尔敦发明汽船
⑥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打破国界、洲界,超越大洋,向欧美及亚洲扩展.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③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④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⑤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高中历史必修一最新知识点大全总结 3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
高中历史必修一最新知识点大全总结 4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地位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地位。
4、表现
(1)冶金业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②冶炼钢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2)制瓷业
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3)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生产特点
(1)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户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
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
(1)早期状况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2)隋唐
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3)宋元
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明清时期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手工业的外传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最新知识点大全总结 5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一、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
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③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责任内阁制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②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③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⑤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二、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1787年宪法的内容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一最新知识点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