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知识点参考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知识点参考模板 1

一。古希腊历史的演变: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黑暗时代→城邦国家

二。爱琴文明: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它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1.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 (其他略)

2.迈锡尼文明最大的特点是:充满好战尚武气息(其他略)

三。古希腊城邦:

1.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社。

2.兴起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3.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

4.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地少人多,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向海外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促进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从东方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四。古希腊城邦政体

1.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公民界定: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公民没有公民权。)

2.政体类型: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民主制、贵族制。

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

影响:城邦公民享受充分政治权力,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提供宝贵经验。

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2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一。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2.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

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

3.民主制的确立:⑴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⑵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⑶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全面繁荣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具体体现在:

公民大会:①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

②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演说家辈出。

五百人议事会:①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

②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①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②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1.得:A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B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人民服务、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

2.失:A非公民无民主权利B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C伟大文明的催化剂,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高一历史知识点参考模板 2

第3、4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一、中枢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

1、秦:三公九卿(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2、汉:中朝(决策)

3、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

4、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5、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特点与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走向成熟

6、宋:二府三司,三分相权

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宰相下设参知政事,进一步分割其行政权)

7、元朝:一省制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宰相,统领六部

8、明代:明太祖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皇帝亲管六部 ,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设立内阁,帮皇帝起草批复意见:“票拟”,最后由皇帝裁定:“批红”

9、清:①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根本原因: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危及皇权,直接原因: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雍正设军机处目的: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②概况:雍正年间,皇宫隆宗门内。特点: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

③影响:A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行政效率。B完全听命于皇帝,大事一人裁决。C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

1、汉初——王国问题

⑴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

⑵解决:景帝平定叛乱,武帝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刺史。

①背景:西汉初年,汉高祖为巩固政权,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国封地,结果爆发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酎金夺爵,打击列侯。

③影响:巩固大一统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

2、隋唐——藩镇问题

根源: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

⑴分割地方军权: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第四,派文臣做地方长官;

⑵分割地方行政权:规定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

⑶分割地方财政权: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⑷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但造成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

①背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后周改革)—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②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收精兵:禁军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任州郡长官。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③影响:A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C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处于绝对上风

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的突出起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

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虽提高了决策效率,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宋代中央与地方矛盾基本解决)

三、选官制度

1.目的: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演变:西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汉初:军功爵制

西汉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前者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其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东汉末年始-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1905年:科举制①设立: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②完善: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③作用: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四、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御史大夫) 汉武帝(十三州刺史)明清中央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门下省,宋代是谏院

3、评价:①这两种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

②在整顿吏治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作用。

4.趋势:唐宋以来的政治制度的变化,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

高一历史知识点参考模板 3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程标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主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高一历史知识点参考模板 4

一。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

1. 背景:1776年美国独立,建立了松散的邦联。其弊端是:①州权主义的存在,使它无权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英国乘机倾销商品②中央政府无力稳定政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

2.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麦迪逊;思想来源: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3. 1787年联邦宪法的基本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组成。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国会掌管联邦财政,行使立法权;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这上的联邦司法体系,但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行使,互相制约。

③民主制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二、联邦制

1.确立:1787年建立,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2.巩固:州权主义与联邦政府的矛盾,1861年南方蓄奴州发生叛乱,美国内战爆发。林肯以联邦政府维护和捍卫宪法为依据,对南部同盟作战;北方取胜统一了联邦后,通过了第13条、第14条宪法修正案:废除黑人奴隶制,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美国长期统一与稳定,是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三、两党制:(民主党共和党)

发展概况: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19世纪中期,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利益。南北战争后,各自基础发生了变化。

作用: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政治选举都受两党操纵。

高一历史知识点参考模板 5

一、法国

(一)曲折共和历程:

政体演变: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波帝王朝复辟1814-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二)确立共和——-标志: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内容: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和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他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其命令需经由他任命的各部部长副署;内阁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巩固:共和派取得了议会选举的胜利。议会对宪法做了修正和补充,确立了国歌和国庆日,并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意义:法国确立了共和制,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二.德国

(一)德国的统一 1864——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二)帝国的成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宣告成立。

(三)宪法的颁布: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四)宪法的内容略。

(五)对德国近代政体的评价:

1.德意志帝国实际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2.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帝国的专横统治,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高一历史知识点参考模板_精选范文网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1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古希腊历史的演变: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黑暗时代城邦国家二。爱琴文明: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它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1.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 (其他略)2.迈锡尼文明最大的特点是:充满好战尚武气息(其他略)三。古希腊城邦:1.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