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参考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参考精选 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例如:楚王问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政府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7.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参考精选 2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 )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参考精选 3

1、农业起源:

a.中国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c.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的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2、表现: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2)“石器锄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a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和石犁。

耕作技术:掌握排灌、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丰富: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c影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A、铁犁牛耕的发展

a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犁壁。

c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d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e隋唐: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耕作技术的进步

耕作方法:

a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

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耕作制度:两汉: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

C、水利工程:

a战国时期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D、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参考精选 4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参考精选 5

1. 交通工具的变化及影响

(1)变化

① 轮船:a. 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

.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其改为官办,成为官僚资本的企业。

c. 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20世纪90年代后,呈现萎缩的状态。

② 铁路:a.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 铁路b.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c. 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 民国建立后,铁路事业发展总体缓慢。e. 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了宝成 、兰新等铁路,“九五”期间,修建了北京直通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 汽车:a. 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b. 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c.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④ 飞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空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2)影响: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 ,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通讯工具的变化及影响

(1)变化

①电报:a. 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b. 20世纪,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这一时期,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民间使用的很少。

②电话:a.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b. 清政府至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c.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个省市的全国通讯网络。d. 到2000年末,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

③互联网: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2)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参考精选_精选范文网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