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参考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参考 1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参考 2

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参考 3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奇闻异事数不胜数,下面就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冷知识。

一.对世界十一个列强宣战的奇葩—慈禧太后

没有想到吧,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对外国一次性宣战最多的不是汉朝,不是唐朝而是被列强打的抬不起头来的晚清政府,而做出这一空前绝后大事的是晚清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 1900年,慈禧太后发布了《诏书》,诏书里面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然后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一个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宣战,关于宣战的原因,有的说是因为慈禧收到了列强让她还政光绪的书信,有的说是因为听信大沽口炮战的假捷报,还有一种,就是慈禧太后真的相信了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但不管什么原因,留给清朝的只有一个结果。最后十一个国家中的八个国家出面拼凑了2000余人的军队打进北京城,迫使清朝签定《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一共向列强赔付4.5亿两白银,相当于每一个中国人欠一两白银。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武则天,然鹅!!!并不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文佳皇帝—陈硕真!!! 陈硕真是唐朝人,由于唐太宗晚年统治后期奢侈之风盛行,劳民伤财,使部分地区的人民受到了较重的剥削和压迫。睦州位于今天浙江西北部,与安徽相邻,这里山高谷深,河汊交错,物产十分丰富。正因如此,统治者对其也格外关注,搜刮无度,索取百端,使得这一地区的百姓负担十分沉重,而此时传教多年陈硕真不忍乡亲们受官吏压榨迫害,明知敌众我寡但仍然率众起义。被属下拥立为皇帝,这也是中国自秦朝以来第一位女皇帝。 但起义仅仅坚持了不到两个月,就被朝廷的大军消灭,陈硕真最终被以剖剐肢解之刑处死。

三.秦王嬴政称皇帝时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

嬴政与公元前221年灭亡六国,建立皇帝制度,称始皇帝,但是始皇帝登基时,中国并没有完全被统一,因为这是还有一个小国卫国没有被秦国所灭。

可能是因为卫国实在太小了而且又长时间依附秦国,结果让始皇帝忘记了还有卫国这个国家,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将卫君角贬为庶人,卫国才宣告灭亡,这时候秦朝才算是真正统一了中国。

四.杀皇帝最多的大臣

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时被近臣所杀,赵高杀过,刘裕杀过,宗爱杀过,但还有一个人一共杀了三个皇帝,可谓是杀皇帝冠军,这个人就是北周权臣宇文护。

宇文护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侄子,由于有大靠山,官职一路攀升,宇文泰死后,宇文觉执掌西魏国政,公元 557年,宇文护杀掉了西魏恭帝拓跋廓建立周,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登基,同一年,宇文护又杀死不听话的堂弟宇文觉,立另外一个堂弟宇文毓登基,结果这个堂弟太聪明了,宇文护觉得有点把持不住,公元560年又把这个堂弟给毒死了,又拥立了一个堂弟称帝,而这个堂弟更聪明,隐忍了两年之后亲手杀了宇文护,这下宇文护玩脱了,而这个皇帝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护真是狠人啊差点把自己让自己的亲叔叔断子绝孙

五.中国历史上号称参战人数最多的战争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派英国公张辅率军十五万号称八十万征讨越南,而越南更牛气,总兵力不超过十万竟然号称三百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 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

六.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

中国皇帝的后宫自古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有的皇帝嫔妾更是达到万人,而明朝却又那么一个奇葩皇帝,一辈子就娶了一个老婆,这个皇帝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由于朱佑樘的童年时光因为其父专宠郑贵妃而变得颠簸流离,被一群太监宫女养大,所以其登基以后为避免后宫争斗不纳妃嫔,切实的奉行了一夫一妻制的光荣制度,但这个光荣制度的后果就是朱佑樘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照,后朱厚照三十一岁驾崩,无子,孝宗一脉就此断绝。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参考 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

(1)国际: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国内: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建设等。

注意:两大阵营的对立是当时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3、方针:

(1)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到新建立。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一边倒:

内容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意义有利于捍卫革命成果、国家主权等。

(3)打扫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再建立。

4、外交活动:

(1)中苏友好交往史实:

(2)意义: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交思想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50年代,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史实?

(2)国内建设的需要。那些需要?

2、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标志?

(2)成熟完善:标志1954年。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相处等。

4、意义:

(1)影响深远,是新中国外交思想的成熟的标志。

(2)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主要成就):

1、日内瓦国际会议:

(1)内容: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

(2)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

(3)结果:朝鲜半岛的问题没有达成协议,但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该协议的意义: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1955年,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

(2)时间:1955年。地点:印尼的万隆。

(3)主要参加国:亚非新独立的国家。

(4)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5)主要内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6)中国代表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7)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参考 5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

2、西周的分封:

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4、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参考_精选范文网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