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一_历史必修二三知识点经典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书和人一样,也是有性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_历史必修二三知识点经典整理 1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1)政治: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专制,抨击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①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3)作用:

①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条件:德意志帝建立(1871年)

(1)原因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2.标志:1871年春,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1)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2)联邦制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一些自治权

4.实质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

5.影响

(1)积极: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很快世界强国之列

(2)消极: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高一历史必修一_历史必修二三知识点经典整理 2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

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1.概念

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 原因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

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结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高一历史必修一_历史必修二三知识点经典整理 3

  1.类型

  形式:成文法 、习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高一历史必修一_历史必修二三知识点经典整理 4

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为重要的贸易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同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5、清朝: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特点:朝贡贸易、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_历史必修二三知识点经典整理 5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期间发生了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_历史必修二三知识点经典整理_精选范文网

书和人一样,也是有性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知识点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二战后苏联改革的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2、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原因:①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②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③苏共二十大召开(2)措施:①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