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1

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的军事侵略:

(1)原因:

①根源在于为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寻找出路,

②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制定了“征服满蒙”的计划。

③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迫切要求摆脱经济危机。

④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日本的侵华过程:

(1)局部战争:九一八事变、长城会战、华北事变等。

(2)全面侵华: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

(3)结果:中国失去了大片的领土,其原因是:敌强我弱;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及片面的抗战路线;缺乏国际力量的支持等因素。

3、侵华日军的罪行:

(1)罪行:屠杀、细菌战、化学战、劳工与慰安妇以及野蛮的殖民统治等。

(2)殖民统治:①政治:以华制华。②经济:野蛮掠夺。③文化教育:奴化教育。

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表现:中共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抗联;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行动等。

2、救亡运动的高涨

(1)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关外抗日救亡运动;平津“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

注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三、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初步形成到最终形成。西安事变到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

(2)性质:由国共合作为基础并领导的全民族的抗日合作组织。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2)结果: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未能阻止又是敌人的进攻。到1938年10月,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3、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洛川会议:内容:制定了全民抗战路线。

(2)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3)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1937年9月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4)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5)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回民抗日武装等。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张自忠牺牲。

四、抗战的伟大胜利

1、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

(1)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2、中共七大召开

(1)背景:敌后抗日战争发起局部反攻。(2)时间地点:

(3)目的: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4)内容:制定了当时的中共的任务;

(5)意义: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抗战胜利

(1)背景:德国战败投降;美苏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2)日本投降:宣布投降、正式签署投降书。

4、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是第一次完全的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知识拓展和补充

1、日本法西斯所犯的罪行:(在东京国际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时根据国际法而起诉的罪名)

(1)发动战争罪:日本法西斯分子发动的一系列的侵略战争。

(2)反人道罪:屠杀平民、屠杀战俘、生化武器、人体试验等。

2、抗战胜利的原因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2)世界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的相互配合和支持。

(3)国际友人、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等。

3、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相持、反攻。

4、如何看待抗战初期的国民政府的抗战?

(1)意义: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三个月战略部署和计划;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中国持久的抗战赢得了充分的时间;中国军民的奋勇抗战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为后来争取国际援助准备了条件。

(2)失利的原因:客观上日本军事实力的强大和准备充分,缺乏国际的必要支援;主观上战略部署,及其片面抗战路线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2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

(1)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组织宣传:

创建拜上帝会并进行思想宣传等

(3)起义: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鼎盛)

(1)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鼎盛的标志。

二、政权建设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

(2)内容:

①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行。

2、后期《资政新篇》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事业上。

(3)评价:

①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行:

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转折:天京事变

(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

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

(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

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五、知识拓展和补充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狭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政治: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其纲领或口号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多用封建迷信思想组织宣传。

(4)、组织: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5)、时代局限:

(封闭保守、缺乏合作;追求平均、缺乏进取;与世无争、满足现状;多子多福、求稳怕乱;重经验,轻理论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3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4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国际: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

国内: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

走私鸦片: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朝爱国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1)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主权来说。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是一种倒退。

半封建,是从社会形态来说。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是一种进步。)

(2)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半殖半封社会,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包括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 中国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

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4) 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变化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新思潮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 :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856年,英俊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请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签订《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③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5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TAG标签: 历史 故事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_精选范文网

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1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日军的军事侵略:(1)原因:①根源在于为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寻找出路,②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制定了“征服满蒙”的计划。③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迫切要求摆脱经济危机。④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2、日本的侵华过程:(1)局部战争:九一八事变、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